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诗句:
1 子之所慎:齐,战,疾。

  1.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5.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 子不语怪、力、乱、神。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1. 孔子谨慎对待的三件事是:保持国家的安定(齐)、战争、疾病。
  2. 孔子在齐国听了《韶乐》,竟忘了自己正在吃猪肉,说:“没想到音乐竟有这样的魅力。”
  3. 冉有问孔子是否帮助卫国国君,孔子说:“我不去帮忙。”子贡则要探询原因,进入后问道:“伯夷和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回答说他们是古代的贤人。又问他们是否感到怨恨?答:“我追求的是仁,得到了仁,哪里会有怨恨呢?”出去后说:“老师是不会这样做的。”
  4. 孔子说:“即使只能吃粗粮喝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睡觉,快乐也在其中。不义却获得了富贵,对我来说就像飘浮的云一样。”
  5. 孔子说:“如果让我再活几年,五十岁的时候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的失误了。”
  6. 孔子说:“我的说话方式都是用高雅的语言,《诗经》、《尚书》、《礼记》,以及礼节,都是使用高雅的语言。”
  7. 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事情,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勤奋努力到忘记吃饭,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8.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懂得很多的人,而是喜欢古代的事物,并且勤勉地追求知识的人。”
  9. 孔子从来不谈论怪异、力气、混乱或鬼神之事。
  10. 孔子说:“三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

赏析:
此诗是《论语·述而篇》的开篇,记录了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品德修为的强调。

  • 第1句:“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他生活中的三个重要原则:国家安定(齐)、军事冲突(战)和健康问题(疾)。这表明了孔子认为这些因素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福祉的关键。

  • 第2-3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的情景描绘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享受。这里体现了孔子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 第4-5句:“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通过对话形式展示了孔子的道德追求,即使在面临诱惑时也能坚守原则,不受外界影响。

  • 第6-10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强调了生活简朴与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遵循高尚的道德行为标准,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此外,孔子还提倡谦虚和自我反思的态度。

  • 第11-12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在此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即使是在贫困和简朴的条件下,也应该感到快乐和满足。然而,如果一个人因为不义的行为而获得财富和地位,那么这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虚幻不实。

  • 第13-14句:“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以便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重大的错误和失误。

  • 第15-16句:“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以便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进步和发展。

  • 第17-18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遵循高尚的道德行为标准,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地位。

  • 第19-20句:“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以便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重大的错误和失误。

  • 第21-22句:“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强调了谦虚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从中吸取教训。同时,他也强调了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