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诗句】

孝经 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说: 「先代的圣明君主们都有最高尚的道德原则和治国之道,他们能顺应天下,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了吗?」
曾子离开座位说:「我太迟钝了,怎么懂得这些呢?」
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也是教育的起源。请再坐下,我告诉你们。人的肉体和头发都是由父母给的,我们不应该伤害它们,这是孝的开始。做人要坚守正道,使后代也能享有名声,以此来显扬父母,这就是孝的结束。孝顺,首先是对父母的孝敬,其次是对国家的尽忠,最后是要使自己有所建树。《诗经·大雅》说:『不要忘记你的祖先,努力修养你的行为。』”

【注释】

  • 仲尼(Zhōngní):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 曾子(Zēngzi):春秋末年卫国人,孔子的弟子。
  • 子曰:指孔子。
  • 先王(xiān wáng):先代的圣明君主。
  • 至德(zhì dé):最高的德行。
  • 至道:最好的道理。
  • 顺天下:顺应天下人的意愿。
  • 民用:百姓。
  • 和睦:和谐相处。
  • 上无怨(yù):皇上之间没有怨言。
  • 汝(rú):你。
  • 知(zhī):了解。
  • 避席(bì xí):离开座位。
  • 参(shēn):曾子的自称。
  • 不敏:自己不够聪明、智慧。
  • 敢:表示恭敬的语气词。
  • 毁伤:损坏身体。
  • 始(shǐ):最初的意思。
  • 立身行道:树立自己的品行并遵守正道。
  • 扬名于后世:在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声名远播。
  • 显:使……显赫。
  • 聿修(yù shū):勤勉地修养。
  • 厥(jué):其。
  • 《大雅》(dà yǎ):《诗经》中的《大雅》篇,是古代诗歌总集之一。
  • 无念尔祖(wú niàn ěr zǔ):不要忘记你的祖宗。
  • 聿修厥德(yù shū yuè de dé):努力修养你的德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