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诗句】:

孝经·广要道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教育百姓亲近和睦没有什么比得上孝顺。教育百姓遵守礼节有什么比得上尊敬兄长。改变风气习俗没有什么比得上音乐。安定国君治理百姓,没有什么比得上礼制。礼,也就是尊敬。所以尊敬父亲,子女就会快乐;尊敬兄长,弟弟妹妹也会快乐;尊敬君主,臣子也会快乐;尊敬一个人,千千万万人都会感到快乐。所尊敬的人少,而快乐的人多,这就叫重要的途径。”

【注释】: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孝道和仁爱的思想。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孔子认为,教导人们亲近和睦,没有比得上孝顺的;教导人们遵守礼节,没有比得上尊敬兄长的。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孔子认为,改变社会风气,没有比得上音乐的。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孔子认为,安定国君治理百姓,没有比得上礼制的。
「礼者,敬而已矣。」 孔子认为,礼就是尊敬。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孔子认为,尊敬父亲,子女就会快乐;尊敬兄长,弟弟妹妹也会快乐;尊敬君主,臣子也会快乐;尊敬一个人,千万人都会感到快乐。因为尊敬一个人而使千万人都感到快乐,这就是重要的途径。

【赏析】: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孔子在此篇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导人们亲近和睦,没有比得上孝顺的;教导人们遵守礼节,没有比得上尊敬兄长的。通过这些教诲,孔子希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移风易俗”是指改变社会风气,使之变得更好。在古代中国社会,风俗习惯往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改变不良风气和习俗,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上治民”是指安定国君治理百姓,使之生活安定、国家繁荣。这也是古代统治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礼”是最重要的东西。他不仅将“礼”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更是将“礼”视为一种内在品质,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尊敬他人,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