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古者圣王唯而审以尚同,以为正长,是故上下情请为通。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乡里未遍闻,天子得而罚之。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曰:“天子之视听也神!”先王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己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诗句:墨子 · 第十二章 · 尚同(中)
译文:古时候的圣明君王,只以公正和统一的原则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上上下下的意见都畅通无阻。上面有隐瞒事情、遗留利益的事情,下面的人就能从中得到好处;下面有积怨、积累祸害的人,上面的人就能将其消灭。因此,即使离我们几千万里远的国家也有做善事的人,他们家里的人不一定都知道,村里的人也不一定都听到,天子能因此得到奖赏;同样地,即使离我们几千万里远的国家也有做坏事的人,他们家里的人不一定都知道,村里的人也不一定都听到,天子能因此得到惩罚。所以,当天下的人都感到恐惧、震动、颤抖,不敢作恶,他们说:“天子的视听真是神啊!”先王曾说:“这并不是神的力量,而是因为能使人的耳目、口舌、心思、手足等帮助自己来视听、言谈、思考和行动。”如果帮助自己的视听者多,那么他所能听闻见到的就远了;如果能助己言谈者多,那么他的恩德之音所安抚循导的就广泛了;如果能助己思考者多,那么他的言论谋划就会迅速得到;如果能助己行动者多,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迅速成功。所以,古代圣人之所以能够成就事业、流芳百世,并没有别的原因和奇异的地方,关键在于“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
注释:1. 尚同:指推崇和遵循同一标准或原则。2. 正长:指正直、有才能的领导。3. 上下情请:指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之间意见沟通畅通。4. 蓄怨积害:指积累怨恨和祸害。5. 举天下之人:指普天之下的所有人民。6. 恐惧振动惕栗:形容非常害怕、紧张。7. 非神也:不是神灵的作用。8. 夫唯……而已矣:只有……而已。9. 唯能以尚同为政者:只有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治理政事的君主。10. 垂名于后世:流传美名给后代。11. 异日:指将来。12. 无他故异物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13. 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只有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治理政事的君主。14. 济事成功:指成就功业。15. 不亦难乎:不也是很难的吗?16. 曰:唯:是……的表示方式。17. 惟:只。18. 是以:因此。19. 无他故异物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20. 故:所以。21. 唯能以尚同为政者:只有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治理政事的君主。22. 无他:没有别的。23. 何故异物焉:还有什么别的特殊原因呢?24. 唯:只是。25. 非:不是……的意思。26. 夫唯:只有……而已。27. 能:能够,有能力。28. 是以:因此。29. 无他异物焉:没有什么特殊之物。30. 唯能以尚同为政者:只有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治理政事的君主。
赏析:这首诗是墨子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讨论了“尚同”这一概念。墨子认为,只有能够以统一的标准治理政事的君主,才能够使全国上下的意见沟通畅通,消除怨恨,促进国家的和谐稳定。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