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甲为衣,则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利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
古者圣王制为节葬之法,曰:“衣三领,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于泉,流不发泄,则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丧用哀。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冬可以避风寒,逮夏,下润湿上熏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利。然则为宫室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诸加费不加民利者,圣王弗为。
《墨子》节用(中)
古之圣人以明王,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非他,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
节葬之法,仁心也;衣三领,轻且利也;车为服重致远,安且稳也;室如翼,广且舒也;食饮有度,足且饱也。
故曰:节葬,则上足以供宗庙,下足以养妻子,中足以衣食余。余,虽毋不足以事鬼神,而可以施天下后世矣。
此天下之良术也,不可不务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