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求以治刑政,而既已不可矣,欲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意者可邪?其说又不可矣。是故昔者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于天下。是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是故大国不耆攻之。无积委,城郭不修,上下不调和,是故大国耆攻之。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若苟贫,是无以为积委也;若苛寡,是城郭、沟渠者寡也;若苟乱,是出战不克,入守不固。

此求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矣,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意者可邪?其说又不可矣。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若苟贫,是粢盛酒醴不净洁也;若苟寡,是事上帝鬼神者寡也;若苟乱,是祭祀不时度也。今又禁止事上帝鬼神,为政若此,上帝鬼神始得从上抚之曰:“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孰愈?”曰:“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无择也。”则惟上帝鬼神降之罪厉之祸罚而弃之,则岂不亦乃其所哉!

墨子 · 第二十二章 · 节用(下)
是故求以治刑政,而既已不可矣,欲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意者可邪?其说又不可矣。是故昔者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于天下。
译文:因此,寻求通过治理刑政来制止大国的侵略小国是不可行的,想要禁止大国攻打小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过去的圣明的君王去世后,天下失去了道义规范,诸侯们纷纷发动战争,南方有楚国和越国的国王,北方有齐国和晋国的国君,他们都在磨砺士兵,用征服和兼并的方式来治理天下。
注释:1)“是故”意为“因此”。2)“治刑政”意为“治理刑政”。3)“而既已不可矣”意为“然而已经不可能了”。4)“意者可”意为“也许可以”。5)“其说又不可矣”意为“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6)“故昔者圣王”意为“因此过去的圣明的君王”。7)“既没”意为“去世”。8)“天下失义”意为“天下失去了道义规范”。9)“诸侯力征”意为“诸侯们纷纷发动战争”。10)“南有楚、越之王”意为“南方有楚国和越国的国王”。11)“北有齐、晋之君”意为“北方有齐国和晋国的国君”。12)“砥砺其卒伍”意为“磨砺士兵”。13)“并兼为政于天下”意为“用征服和兼并的方式来治理天下”。14)“是以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意为“因此,凡是大国都不进攻小国的原因”。15)“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意为“积蓄丰富,城郭坚固,上下和谐”。16)“是故大国不耆攻之”意为“因此,大国就不轻易发动攻击”。17)“无积委,城郭不修,上下不调和”意为“没有充足的积蓄,城郭不坚固,上下不和谐”。18)“是故大国耆攻之”意为“因此,大国就喜欢发动攻击”。19)“若苟贫,是无以为积委也;若苛寡,是城郭、沟渠者寡也;若苟乱,是出战不克,入守不固”意为“如果贫穷,就没有积蓄;如果人口过多,就是城郭和沟渠太少;如果混乱,就是出征不能取胜,防守不能牢固”。20)“此求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意为“这是想要禁止大国攻打小国”。
赏析:墨子在这里论述了国家政治稳定与民众生活富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必须注重民众的生活状况,否则国家的富强只是暂时的,一旦民众生活困苦,国家就会陷入动荡之中。他主张统治者应当重视民生问题,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等措施来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他也强调了统治者的责任,即应当关注民众的生活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