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此圣王之法也。
今执厚葬久丧者之言曰:“厚葬久丧,虽使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道也。”子墨子曰:“不然。昔者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之,既犯而后哭,满坎无封。巳葬,而牛马乘之。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绞之不合,通之不坎,土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若以此若三圣王者观之,则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故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岂忧财用之不足哉?以为如此葬埋之法。”
诗句翻译:
墨子 第二十五章 节葬(下)
是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
注释:
- 古圣王:古代的智者、贤者。
- 制为:制定。
- 棺三寸:棺材尺寸。
- 足以朽体:足够容纳尸体腐烂。
- 衣衾三领:覆盖身体的衣物有三件。
- 足以覆恶:足以遮挡恶气。
- 及:及于。
- 下毋及泉:墓地下面不要挖到泉水。
- 上毋通臭:墓地上面也不要有臭气。
- 垄:坟墓。
- 参耕之亩:耕种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三犁地。
- 则止:就可以了。
- 久哭:长时间哭泣。
- 疾:快速。
- 从事:做事。
- 人为其所能:人们各自发挥所长。
- 以交相利也:因此互相有利。
赏析:
这段文字是墨子对古代圣王制定葬埋之法的评价,他认为古代圣王制定的葬埋之法是符合仁道的,因为厚葬久丧不仅浪费社会财富,而且还使人们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并且影响了人口的增长。这与《论语》中的“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先富而后教之。’”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时,这段话也体现了墨子对于生死的看法,他认为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不应该让活着的人因此而过度悲痛和困扰。因此,他提出了一套节约主张,即在葬礼上减少浪费,以此来保护社会的财富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