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土余)差通,垄虽凡山陵。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
是故子墨子曰:“乡者,吾本言曰: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计厚葬久丧,请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则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若人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则非仁也,非义也,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是故求以富国家,甚得贫焉;欲以众人民,甚得寡焉;欲以治刑政,甚得乱焉;求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矣;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上稽之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政逆之;下稽之桀、纣、幽、厉之事,犹合节也。若以此观,则厚葬久丧,其非圣王之道也。
”`
墨子·第二十五章·节葬(下)
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土余)差通,垄虽凡山陵。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 是故子墨子曰:“乡者,吾本言曰: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计厚葬久丧,请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则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若人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则非仁也,非义也,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
是故求以富国家,甚得贫焉;欲以众人民,甚得寡焉;欲以治刑政,甚得乱焉;求以禁止大国之攻小国也,而既已不可矣;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上稽之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而政逆之;下稽之桀、纣、幽、厉之事,犹合节也。若以此观,则厚葬久丧,其非圣王之道也。
译文:
如今王公大臣们的葬礼与普通人的葬礼截然不同。他们一定会选择巨大的棺材和中空的棺材,棺材外面会涂上三层漆,棺材里放满各种珍贵的玉石,还会配备各种武器如戈、剑、鼎、鼓等,以及大量的丝绸、丝织品、麻布等装饰物。甚至还会有歌舞乐队演奏哀乐。这样的葬礼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国家百姓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因此,这种葬礼并不是为了真正表达孝心或尊重死者的做法。相反,它浪费了国家的财富和人民的生命,是不可取的。
赏析:
墨子在《节葬》篇中通过比较王公大臣的奢华葬礼和普通百姓的简单葬礼来强调节俭的重要性。他指出,王公大臣的葬礼不仅耗费巨大,而且对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通过举例尧舜禹等圣王的简朴葬礼,墨子强调真正的孝心应该体现在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上,而不是通过奢侈的葬礼来彰显。此外,他提醒统治者要珍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不要被虚荣和享乐所迷惑。
墨子通过这篇作品呼吁人们要重视节俭,避免过度消耗资源和生命,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孝道和国家的利益。他的思想和主张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