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贱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墨子第二十六章:天志(上)
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然则禹、汤、文、武,其得赏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此为厚焉。’故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业万世子孙,传称其善,方施天下,至今称之,谓之圣王。”然则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贱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赏析:
本篇通过对比古代圣王与暴君的行为和后果,阐述了墨子对于“天志”的理解。墨子认为,天子是天下之最尊贵的人,同时也是天下之最富有的人。因此,当天子能够顺应天意行事,即以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对待人民时,就能得到上天的奖赏;反之,如果天子违背天意行事,即以相互仇恨、相互残害的态度对待人民时,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在墨子看来,禹、汤、文、武四位圣王之所以能够获得上天的奖赏,是因为他们尊重天意、敬奉鬼神、爱护人民,所以得到了上天的喜爱和庇护。而桀、纣、幽、厉四位暴君之所以遭到上天的惩罚,是因为他们在行为上背离了天意,对鬼神不敬,对人民残忍。
文章最后指出,桀、纣、幽、厉四位暴君虽然曾经是高高在上的天子,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得到后世的认可和赞扬,反而被人们称为暴王。这是因为他们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天意,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墨子通过对古代圣王与暴君行为的比较,揭示了“天志”的本质。他认为,无论是圣王还是暴君,都应该尊重天意、敬奉鬼神、爱护人民,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青睐和庇护。同时,他也强调了统治者应当以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对待人民,才能赢得民心并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