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犓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古者圣王,亦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舟车。既以成矣,曰:“吾将恶许用之?”曰:“舟用之水,车用之陆,君子息其足焉,小人休其肩背焉。”故万民出财赍而予之,不敢以为慼恨者,何也?以其反中民之利也。然则乐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然则当用乐器,譬之若圣王之为舟车也,即我弗敢非也。

诗句:

墨子 · 第三十二章 · 非乐(上)

译文:

子墨子说,仁爱之事,一定要致力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如果将仁爱作为天下的法则,那么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对人民不利的事情就停止。而且,仁者为天下人考虑,不是为了眼睛能看到的美、耳朵能听到的音乐、嘴巴能品尝到的美味、身体能得到的舒适,而去损害百姓穿衣吃饭的财物。所以,仁者不做这种事。

赏析:

本诗是墨子关于仁爱和音乐的论述。墨子认为,仁爱应该以利于天下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应该以个人的快乐为标准。音乐也应该如此,不应仅仅为了个人的享受而制作,而是应该有利于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他认为,真正的音乐应该是“反中民之利”的,即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际利益的。这种观点体现了墨子的功利主义思想,强调了道德行为应以是否有益于社会为判断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