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且夫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是若人气,甉鼠藏,而羝羊视,贲彘起。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夫夏乞麦禾,五谷既收,大丧是随,子姓皆从,得厌饮食。毕治数丧,足以至矣。因人之家翠以为,恃人之野以为尊,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

儒者曰:“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应之曰: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

以下是对《墨子·第三十九章 · 非儒(下)》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译文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注释

  1. 有强:指有权势的人或统治者。
  2. 执有命:认为命运由天决定,无法改变。
  3. 说议:议论,辩论。
  4. 寿夭贫富:寿命的长短、贫穷的富足。
  5. 安危治乱:国家的安全、安定、治理和混乱。
  6. 固有天命: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命运和规律。
  7. 穷达赏罚:指人的贫贱富贵和应得到的奖赏惩罚。
  8. 幸否有极:幸运与否都有极限。
  9. 人之知力:普通人的知识和能力。
  10. 怠于分职:工作懈怠,不履行职责。
  11. 农事缓:农业工作延迟进行。
  12. 政之本:政事的根本。
  13. 儒者:儒家学者。
  14. 道教:道家学说,强调顺应自然。
  15. :破坏,伤害。

赏析

这篇文章反映了墨家对于儒家思想的批判,特别是对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质疑。文章指出,如果人们盲目相信命中注定的命运,那么无论贫富贵贱都无法改变,这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极其有害的。墨家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社会,而不是等待宿命的改变。同时,文章也批评了儒家的宗教色彩,认为这种思想是对天下人的伤害,因为它让人们忽视了自身的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