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谓公良桓子曰:“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今简子之家,饰车数百乘,马食菽粟者数百匹,妇人衣文绣者数百人,吾取饰车食马之费,与锈衣之财,以畜士,必千人有余。若有患难,则使百人处于前,数百于后,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孰安?吾以为不若畜士之安也。”
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对曰:“与我言而不当。曰:‘待女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为其寡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谓公良桓子曰:“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今简子之家,饰车数百乘,马食菽粟者数百匹,妇人衣文绣者数百人,吾取饰车食马之费,与锈衣之财,以畜士,必千人有余。若有患难,则使百人处于前,数百于后,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孰安?吾以为不若畜士之安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墨子对公良桓子说:“卫国是一个小国家,它位于齐国和晋国之间,就像贫穷的家庭处在富裕家庭中间一样。如果贫穷的家庭去学习富裕家庭的衣食用品,那么很快就会灭亡。现在您家有装饰车辆数百辆,有几百匹喂饱的马,妇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几百人,我拿这些装饰车辆、马匹的费用和华丽的衣服,来供养士,必定能供养上千人。如果有患难,就派上千人去应对,几百人在后面守护,与妇女几百人在前后守护,哪个更安稳呢?我认为不如供养士更安稳。”
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仕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对曰:“与我言而不当。曰:‘待女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为其寡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墨子在卫国做官时,被任用的人回来了,墨子问为什么回来了,那人回答说:“和我谈话不合心意。他说:‘等您一千个盆吧。’给了我五百个盆,所以我走了。”墨子说:“给你的超过了一千个盆,你会离开吗?”那人说:“不会离开。”墨子说:“那么就不是因为他们考虑得不够周全,而是因为他们太少了。”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墨子说:“世俗的君子把那些从事正义事业的人比作是背了一袋粮食在路上休息的人。现在有一个人背着粮食在路边休息,想要站起来但是做不到,君子见到这种情况,不分年龄大小,贵贱尊卑,一定要站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这是符合义的。现在那些奉行先王道义的人,虽然他们不高兴却依然行动起来,并且还诋毁他们。所以世俗的君子看待那些从事正义事业的人,还不如看待背了一袋粮食在路上休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