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粱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拾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墨子·第四十七章·贵义》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古代文献,它探讨了“义”这一核心概念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全文通过墨子对商人和商人北行的故事,阐述了“义”的价值及其在实际行动中的应用。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逐句解读:

  1.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粱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 逐句释义:墨子认为商人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商贾信徙),即使面临关梁之难和盗贼的危险,也会坚持做下去。相比之下,学者(士)空谈仁义却不顾实际困难,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不值得赞扬。
  • 译文:子墨子说:“商人四处经商,不怕遇到艰难险阻,因为知道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现在读书人只是坐在那里谈论仁义,却没有面对任何困难,这是不明智的。虽然他们可能有很多理论,但是不去实践,这和商人的行为相比就显得不够精明。”
  • 注释:这里的“商贾信徙”意指商人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不惜冒险;“关梁之难”泛指旅途中遇到的各种危险;“盗贼之危”则是指盗贼带来的危险或威胁。
  • 赏析:墨子通过对比商人与学者的不同行为,强调了实际行动的必要性与价值。他认为,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只有真正去尝试、去克服,才能算是真正的“义”。
  1.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 逐句释义:墨子向北行至齐国时,一个占卜师告诉他今天将会杀死一条黑龙。但他自己肤色黝黑,不宜往北走。尽管墨子听从了占卜师的建议没有继续北上,但最终还是遇到了淄水无法继续前行。占卜师解释说,他不应该向北,北方的人不应向南,他们的肤色既有黑色也有白色,所以都没有办法继续前进。同时,他又提到根据天干地支,东方的甲乙年将杀青龙,南方的丙丁年将杀赤龙,西方的庚辛年将杀白龙,北方的壬癸年将杀黑龙。如果墨子按照这个占卜师的说法行事,就会限制人们的出行,导致天下人心惶惶。
  • 译文:子墨子向北行至齐国,遇到一位占卜师。占卜师预言今天将会在北方杀死一条黑龙。但子墨子由于肤色黝黑不宜向北行。占卜师建议他不要继续北上,否则会遭遇不幸。但子墨子并未听信占卜师的话,最终还是继续北上到了淄水。占卜师又对他说:“我劝你不要向北行,北方的人不应当往南,他们的肤色既有黑色又有白色,所以他们都无法继续前行。而且根据天干地支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甲、乙年的东方将出现青龙被杀害,丙、丁年的南方将出现赤龙被杀害,戊、己年的西方将出现白龙被杀害,戌、亥年的北方将出现黑龙被杀害。如果你遵循我的劝告行事,那就是在阻止天下人的通行。这样做只会使人们心生恐惧,不利于国家安定。”
  • 注释:这里的“黑龙”、“白龙”分别代表颜色不同的龙种。古人认为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和好运。而“甲乙”、“丙丁”等天干地支则是中国古代纪年法的基本组成部分。
  • 赏析:这段对话展示了占卜师试图利用神秘论调对墨子进行劝说,但墨子并未因此动摇。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外界所动。这不仅体现了墨子对于“义”的坚定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智者对于信念的坚守和执着。
  1.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拾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 逐句释义:墨子认为他的学说是足够用的,那些放弃思考并盲目接受别人言论的人就像丢掉收获而捡起谷粒一样愚蠢。如果有人说的不是墨子的言论,那么这些言论就如拿鸡蛋去砸石头一般毫无作用。即使世界上有再多的“卵”(即意见),但如果它们不是出自墨子这样的贤人之手,那么这些意见就无法改变世界。
  • 译文:墨子说:“我的观点是足够的,那些放弃深入思考并盲从他人观点的人,就像丢掉收获去捡拾粮食一样愚蠢。如果有人的言论与墨子不同,那么这种言论就如同用蛋去撞石头一样无效。就算世界上所有的鸡蛋都能打碎,那石头本身仍然是坚固的。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有些人的言论不是来自像墨子这样杰出的人,就否定这些言论的价值。”
  • 注释:这里的“舍获而拾粟”比喻放弃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捡拾别人的东西;“以其言非吾言者”表示那些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以卵投石”则是比喻用鸡蛋去碰石头,显然不自量力;“尽天下之卵”意味着世界上所有的鸡蛋都存在;“其石犹是也”表明石头是不会改变的;最后一句则是借用谚语来加强论点的说服力。
  • 赏析:这段论述强调了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错误和不合理的意见时应持有的原则和态度。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接受未经验证的观点,而是要通过批判性思维来筛选和甄别信息真伪。

《墨子·第四十七章·贵义》通过对商人和学者行为的对比描述,深刻揭示了“义”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深远意义。它不仅提出了“义”的重要性,还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墨子的这种思想对于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勇于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