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掩耳盗铃
范氏的灭亡,老百姓有得到一口钟的人,想要背着它逃跑,因为钟又大又重又沉,不能背走;于是他用锤子把它砸破,但那口钟又响又亮又好听,他害怕别人听到这声音而把他偷走,就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怕别人听到这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又怕这声音传到自己耳朵里,这种心理却是荒谬可笑的。
【注释】
1.范氏:指春秋时范宣子,晋大夫。
2.亡:灭亡。
3.得:获得。
4.负(fù):背。
5.况然:犹“铿然”,钟声响亮貌。
6.恶:厌恶。
7.可:可以理解。
8.悖(bèi):荒唐、错误。
【译文】
范氏灭亡后,有个老百姓得到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因为钟又大又重又沉,不能背走。于是用锤子把它砸破了,但那口钟又响起来,又响亮又悦耳。他就害怕别人听到这声音而把钟夺走,就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别人听到这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却又害怕这声音传到自己耳朵里,这种心理却是荒谬可笑的。
赏析:
《掩耳盗铃》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就可以把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当成听不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有的人喜欢说谎话,总以为自己做得隐蔽一些,别人就发现不了自己的谎言。但是,如果谎言被揭穿,谎言者就会暴露无遗。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做掩耳盗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