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
过秦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中篇】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译文:
且看天下不是小弱的,雍州的地域,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就像现在一样。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这些国家的君主尊贵;使用的农具如锄头、耰和棘枝等,也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利器锋利;戍边的士兵,也并不能像其他国家的军队那样强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也并不及先前各国的人才。可是为什么战争的结果却是不同的呢?如果让崤山以东的国家和陈涉比较起来测量土地大小,比较力量强弱,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谈论问题了。但是秦国凭借区区的土地,却能建立万乘之势,统一八州而朝拜同列,经历了百余年的岁月;然后又把整个天下当作自己的家,崤山与函谷关作为皇宫;一个普通百姓发动叛乱就使得七座宗庙被毁坏,自己也被杀死在战场上,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为什么呢?因为仁义没有施行而在攻守之势上却不一样啊。
赏析:
本文由贾谊所作,是西汉文学家贾谊创作的政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全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即上篇、中篇和下篇。文章通过分析秦国从兴起到灭亡的过程和原因,深刻地指出了仁义不施、攻守之势不同是导致秦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文章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旧分上中下三篇,其实本是一篇,最广为流传的《过秦论》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它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