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注释】
(1)范雎 :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因游说秦王成功而被封为相国。
(2)秦王 :即后来的秦昭襄王嬴稷。
(3)跽(jī):古人跪坐的姿势,两手前伸,两膝着地。
(4)幸:希望。
(5)先王:指秦孝公。
(6)寡人:我的谦词。
(7)幸:使……幸运。
(8)孤:幼小的子嗣,这里指自己的儿子。
(9)奈何:怎么,为什么。
(10)无大小:没有事情的大小。
(11)上及:连及。
(12)大臣:指朝中大臣。
(13)悉以:全部。
【译文】
范雎说:“您是说什么话呀!秦国偏僻遥远,我又愚笨不聪明,先生竟能到这里来,这是上天把您叫到这儿来的,是为了保全先王的庙宇。我有幸拜见了先生,这是上天让您保佑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小儿子。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无论事情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都请您指教我,对我不要有所怀疑。”范雎再拜了两次,秦王也拜了两次。
赏析:
《战国策·齐策》记载范雎游说秦昭襄王的故事。在这篇策文里,范雎向秦王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劝谏秦王要重视人才,并说明“王不如善遇臣”(王不如好好对待我),从而得到秦王的认可。
本文选自《战国策》,属“辩策”之列。文章开头写秦王对范雎表示敬意,说他不远千里而来是为了保全先王的庙宇;接着写范雎回答秦王的话,说秦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心。范雎认为,大王既然这样看重他,就应该信任他、重用他,让他施展才华。
范雎在文中还指出秦王的缺点,认为秦王虽然富有四海,但内心却很空虚,而且对大臣们的态度很不友好。因此他建议秦王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大臣们的才能和意见。同时,他也鼓励秦王要关心百姓疾苦,关心民生问题。
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对话形式展开叙述,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易于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此外,文章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使得文章更加优美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