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捍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史记·七十列传·游侠列传

我曾经说过:“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 所以伯夷因厌恶周朝而饿死在首阳山,而武王和周公却不会因此贬低他们;跖和蹻虽然残暴,但其弟子们却一直歌颂他们的义举。从这个角度来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那些拘泥于学问的人,可能抱着微小的道理,长时间孤立于世俗之外,难道不如低俗之人随波逐流,取悦于世从而获得荣誉吗?然而布衣之徒,如果能够取予如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俗,这也是他们的长处,并非只是空谈而已。所以士人在穷窘之时能够得到委命,这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豪之间的事情吗?如果真的让乡间的侠客,与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那评价就会不同了。用功劳来显示自己的诚信,侠客的道义又怎能轻视呢!

古代的布衣之侠,已经无法听到了。近代的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都是由于国王的亲属关系,依托于有土地的卿相的富厚,招揽天下的贤才,显名于诸侯,不能说不是贤人了。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是因为形势激荡。至于巷子里的侠客,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没有不称赞为贤人的,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儒、墨两家都排斥不载。从秦以前,平民的侠客,湮灭不见于世,我非常遗憾。以我所知道的,汉朝兴起时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等人,虽然时常捍卫当时的法律,但他们私下的义行廉洁谦让,是值得称道的。名声不虚立,士人也不会虚附。至于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也厌恶这种风气。我悲叹世俗不理解他们的意思,而随便将朱家、郭解等与那些狂暴豪横之徒一起嘲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