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不欲闻之乎?」太子曰:「仆愿闻之。」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蔪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逐句释义:
- 客说: 客人提出建议,认为太子的病可以通过言语和智慧来疗愈,而不是依赖药物、针灸或医治等物理手段。
- “龙门之桐”: 指的是一种生长在龙门的大树,树高达百尺但无枝。
- “中郁结之轮菌”: 树上长有像车轮一样的菌。
- “根扶疏以分离”: 树根部分是松软而稀疏地分布在土壤中。
- “上有千仞之峰”: 树高耸入云,有千仞之高。
- “下临百丈之溪”: 树下是一条深达百丈的清澈溪流。
- “湍流溯波”: 水流湍急,逆流而上。
- “澹淡之”: 水声宁静、柔和。
- “其根半死半生”: 树根一半已经死亡,另一半则生机勃勃。
- “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描述树根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
- “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 清晨时鸟儿欢快地唱着歌,到了晚上则归巢休息。
- “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 只有孤独的天鹅从高处发出叫声,而鹍鸡则在低处悲哀地鸣叫。
- “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 在秋冬之际,用砍削下来的木头制成琴,用野生的蚕丝作为琴弦,用孤儿的钓钩作为装饰。
-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邀请著名的乐师演奏音乐,由擅长弹琴的伯牙来歌唱。
- “歌曰:『麦秀蔪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伯牙唱道:“麦田里秀出新穗儿,早晨雉鸟飞翔,向着空虚的山谷,背对着枯死的槐树,站在空旷的地方,面对清澈的溪流。”
- “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 歌声感动了飞鸟、野兽和蝼蚁,它们都无法继续前行,这反映出歌声的美妙与悲哀。最后询问太子是否愿意聆听。
-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太子回答说他病了,不能听。
译文:
客人对太子说,你的疾病可以用言辞和智慧治愈,不必再用药物治疗。太子问能否听到他的教诲。客人便讲述了一棵高大的梧桐树的故事,它虽无枝却有巨大的根系,经历四季的变化与风雨的洗礼。客人描述了树木的生长环境及其带来的美好与悲伤。最后,客人让一位擅长弹奏乐器的大师为梧桐树唱歌,并告诉太子那美妙的歌词如何影响了周围的生物。太子回应说他身体不适,无法起身倾听。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自然之美与生命哀愁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美景的感慨。诗中的大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美丽。诗歌通过对比大树的生命力与周围生物的反应,强调了自然力量的伟大与生命的脆弱。客人的话语和梧桐树的故事成为了连接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桥梁,使得听众能够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