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山,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爵用玉戋,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完{山厥}。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昧,东夷之乐也。任,南蛮之乐也。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房中。君肉袒迎牲于门,夫人荐豆笾。卿大夫赞君,命妇赞夫人,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是故,夏礻勺、秋尝、冬、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振木铎于朝,天子之政也。山节藻,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饰也。

《明堂位第十四》是《礼记》中的一篇,描述了古代天子在明堂举行的祭祀大典。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孟春乘大路
  • 孟春指的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 “乘”在这里意味着乘坐或使用。
  • “大路”指的是宽阔的道路。
  • 整句的意思是鲁国国君在春季的第一个月里,乘坐宽阔的道路前往祭祀场所。
  1. 载弧
  • “弧”是一种装饰物,类似于现代的旗帜。
  • 整句意为车上悬挂有装饰着的旗帜。
  1. 旗十有二旒
  • 十二旒指十二条流苏,用以装饰旗帜。
  • “旒”是古代的一种冠饰,这里用来修饰旗帜。
  1. 日月之章
  • “章”在这里指的是旗帜上的标志或图案。
  • “日月之章”可能是指旗帜上绘有象征日月的形象。
  1. 祀帝于郊
  • 郊外是帝王祭祀的地方,也是天地之间的分界线。
  • 整句话表明天子将在郊外举行祭祀仪式,以向天帝表达敬意。
  1. 配以后稷
  • 后稷是周朝的始祖,被尊为农业之神。
  • 这句话意味着祭祀的对象之一是后稷。
  1. 天子之礼也
  • 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这里的“天子之礼”指的是皇帝的礼仪。
  • 整句话强调了这种祭祀仪式的重要性和威严性。
  1. 季夏六月
  • “季夏”指的是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四月。
  • “六月”则是指具体的月份,即六月。
  • 这句话表明了祭祀的时间是在夏季的第六个月。
  1. 以礼祀周公于大庙
  • “”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字符,应为“爂”。
  • “爂”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 “大庙”指的是周公的庙宇,即现在的周公祠。
  • “以爂礼祀周公于大庙”意味着在盛大的仪式中祭祀周公。
  1. 牲用白牡
  • “牡”指的是公羊。
  • “白”可能是描述颜色,表示白色。
  • “用白牡”即使用白色的公羊作为祭祀用的牺牲。
  1. 尊用牺、象、山
  • “牺”和“象”都是古代的祭器,用于献祭。
  • “山”可能是另一种祭器,用于盛放祭品。
  • “用牺、象、山”意味着使用的祭器包括牺和象以及山。

《明堂位第十四》不仅讲述了古代天子在明堂举行的祭祀活动,还通过详细的描述展示了古代礼仪的细节和庄严氛围。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注释,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