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异长,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王制第五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异长,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注释:

  • 有虞氏:指的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一个朝代,其特点是重视养老和教育制度。
  • 夏后氏殷人周人:分别代表夏朝、商朝和周朝。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养老和祭祀方式。
  • 五十养于乡:指年龄50岁的老人在乡村接受供养。
  • 六十养于国:指年龄60岁的老人在国家接受供养。
  • 七十养于学:指年龄70岁的老人在学府(大学)接受供养。
  • 八十拜君命:指年龄达到80岁时,老人可以接受君王的亲自召见。
  • 五十始衰:指到了50岁时,需要开始穿着衰麻(即丧服)。
  • 四十耳顺:指到了40岁时,应该能够明白事物的轻重缓急。
  • 五十杖于家:指到了50岁,需要在家庭中依靠拐杖行走。
  • 六十杖于乡:指到了60岁,需要在乡里中依靠拐杖行走。
  • 七十杖于国:指到了70岁,需要在国家中依靠拐杖行走。
  • 八十杖于朝:指到了80岁,需要在朝廷中依靠拐杖行走。
  • 九十使受:指到了90岁,可以享受尊贵的待遇。
  • 五十始衰:指到了50岁,开始穿着象征衰败的丧服。
  • 七十致政:指到了70岁,结束自己的仕途。
  • 唯衰麻为丧:指只有穿衰麻(黑色丧服)才是真正的丧事。

赏析:

《王制第五》是古代中国关于养老和礼仪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详细描述了不同朝代对于老年人的照顾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文化特色。从这篇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乡村到国家再到朝廷,不同的社会阶层对老年人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种分层的养老模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细致的描述,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对长辈的尊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