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居青阳大庙,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是月也,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毕备。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舞。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礼记·月令第六》是两汉人杂凑撰集的一部儒家书,它记录了每个月的气候特征、天文现象以及相应的礼仪规范。以下是对《月令第六》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天子居青阳大庙
  • 天子居住:天子居住在名为青阳的大庙中,这里不仅是祭祀的地方,也是天子日常处理政务和举行仪式的重要场所。
  • 鸾路驾苍龙:描述了天子出行时的仪仗队伍,以鸾鸟象征吉祥,苍龙代表权威,展现了古代皇权的象征意义。
  • 青旂衣青衣:提到天子所乘坐的车辆装饰有青色旗帜,穿着青色衣服,体现了天子的尊贵身份和对颜色的严格使用。
  • 仓玉食麦与羊:强调了食物的准备,包括储存的粮食、新鲜的羊肉等,这些都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资。
  1. 玄鸟至之日
  • 祭高禖:在玄鸟(即燕子)到来的日子,天子会到高禖处进行祭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活动,象征着生命的繁衍和家族的延续。
  • 乘雷声始电:描述了雷电开始出现的时刻,这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意味着新事物的开始和旧事物的结束。
  • 启户出蛰虫:说明了随着雷电的声音,冬眠中的动物开始苏醒,准备迎接春日的到来。
  1. 日夜分雷发声
  • 日夜分:提到了日夜分明的时刻,这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周期,标志着春天的来临。
  • 雷发声:描述了雷电的声音,这是大自然的一种壮观景象,也是生命力的象征。
  • 不戒其容止:强调了人们在此时应该警惕,因为如果不遵守自然规律,将会对生命造成不利影响。
  1. 日夜分乃同度量衡
  • 夜分:指的是夜晚结束时,这是一天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
  • 雷发声则同度量:强调了在这个时期,人们应该统一度量衡,以确保公平正义。
  1. 耕者少舍
  • 夜漏尽而晨起:描述了夜晚完全结束后,人们开始劳作的情景,这反映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对自然的尊重。
  • 修阖扇寝庙毕备:提到了修补门扇和准备好祭祀用的房屋,这是为了确保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
  1. 无竭川泽
  • 毋漉陂池:强调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
  • 焚山林:虽然提到了焚烧山林的活动,但这是为了清除害虫和杂草,而不是出于对自然的破坏。
  1. 天子幸乐府习舞释菜
  • 上丁:指的是农历的第十天,这一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
  • 命乐正习舞释菜:描述了天子命令乐正学习舞蹈并献上俎豆以示敬意的场景,这是贵族阶层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对神明的敬拜。
  1. 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舞
  • 仲丁:指的是农历的第五十天左右,这个日期通常与重要的政治或宗教活动有关。
  • 乐正入学习舞:再次强调了学习舞蹈的重要性,这是为了展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1. 祀不用牺牲
  • 不用牲:指的是在祭祀时不使用活牲,而是以其他方式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 不用皮币:强调了简化礼仪的做法,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体现了节俭的原则。
  1. 毋竭川泽
  • 毋漉陂池:同样强调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防止过度开发和污染。同时,这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礼记·月令第六》不仅是一篇关于古代礼仪制度的文章,更是一本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详细的描述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古代社会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