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诗曰:“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庙。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译文:
孔子说:“后稷祭祀可以富裕起来。他的话语恭敬,欲望简朴,他的福禄能够传给他子孙后代。”《诗经》中说:“后稷的祭祀活动,庶几没有罪悔,至今犹存。”孔子说:“君子器量威仪严肃,恭敬。”天子不用筮来占卜,诸侯有守筮,天子用筮道以卜筮,诸侯非其国则不卜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庙。
孔子说:“君子敬,则使用祭器。所以不废日月之祭,不违龟筮之礼,以敬重事奉君长,因此上不亵渎于民,下不亵渎于上。”
赏析:
这是一段关于古代祭祀制度的论述。首先,孔子提出了“后稷之祀易富也”,意指祭祀后稷可以带来财富和富饶。接着,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来支持这一观点。最后,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恭敬地对待祭祀,以此来尊重和敬畏神明。
这段论述体现了儒家对于祭祀的重视和敬畏之心。在古代社会,祭祀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通过祭祀可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同时,祭祀也是维系家族和社会稳定的纽带之一。因此,孔子强调了祭祀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要恭敬地对待祭祀。
这段论述还涉及到了古人对于祭祀的规矩和仪式要求。例如,天子不用筮来占卜,而是用筮道;诸侯有守筮,而非其国则不卜筮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祭祀礼仪的规定和要求,旨在确保祭祀的庄重性和规范性。
这段论述通过对古代祭祀制度的描述,揭示了古人对于祭祀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的尊重之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