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民其大疫,猋风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仲春之月,日在奎,昬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诗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译文:
在孟春之月,天气开始下降,地气开始上升,天地和谐统一。这个时候,草木开始萌动生长。国王下令进行农事活动,命令田舍的东郊都修建封疆,审查和确定基本的经术。善于识别丘陵、山坡、险阻、平原、土地所适宜种植的五谷作物,以及教授人们如何耕作,一定要亲自去做。田事已经安排妥当后,首先确定标准的直线,农民就不会感到困惑了。
注释:
- 东风解冻:东风是春天的主风,解冻意味着冬日的寒冷逐渐退去,大地开始解冻,为万物复苏做好准备。
- 蛰虫始振:蛰是指冬眠的昆虫,此时它们开始苏醒,振动翅膀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
- 鱼上冰:这是对鱼儿在冰冷的水中游弋的生动描绘,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使江河湖泊的水开始融化。
- 獭祭鱼:獭是一种水獭,它用舌头舔食死去的鱼类,以获取食物。这里的“獭祭鱼”指的是水獭开始捕鱼的行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水生生物带来的变化。
- 鸿雁来:鸿雁是候鸟,它们每年春季从北方飞来,开始在温暖的南方繁殖后代。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来临的景象,从东风解冻到万物复苏,再到鱼儿上冰和候鸟迁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力的颂扬。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因为春天是播种和耕种的最佳时节,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农业活动,期待丰收。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