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饣炎。”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情欲信,辞欲巧。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子曰:牲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
诗译
-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 孔子说:“君子不用华丽的言辞来评价他人,因为天下太平时,他的言行会显得自然而得体;当社会不太平时,他的言辞也会显得过于华丽。因此,君子在哀悼者旁边,即使无法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也不会询问其花费多少;在病患旁边,即使不能送去食物,也不会询问其需要什么样的食物;有客人来,不能提供住宿,也不会询问他住在哪里。所以,君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就像水一样平和。”
- “小人们对待别人的方式就像甜酒一样。”
-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 孔子说:“君子不通过言语赞誉他人,民众自然会以忠诚回应。所以君子关心别人的冷暖,会给予衣物保暖;关心别人的饥饿,会提供食物;称赞别人的优点,会给予爵位。”
- “《国风》中写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孔子说:“虽然表面上对别人好,但实际上没有做到的,这种怨恨最终会影响到自己。所以,君子宁愿承担诺言的责任,也不要让别人怨恨。”
- “《国风》中写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
-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外貌而亲近,如果感情疏远却表面上像一家人一样亲近,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小偷了。”
- “《孟子》中写到:‘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
- 子曰:情欲信,辞欲巧。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子曰:牲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
- 孔子还说:“从前的三位英明的君王都尊重天地神灵,使用占卜的方法来预测吉凶祸福,他们不敢用个人的私欲去亵渎神灵。所以,他们遵守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不违反占卜的规则。占卜的方法不会重复使用。大事情有特定的日期和时间;小事情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日期,只需要进行占卜。对外的事情要使用阳历的日子,内部的事情要使用阴历的日子。不违背龟甲和蓍草占卜的原则。因为祭祀用的牲畜、礼仪和音乐都非常完备丰盛,所以鬼神能够得到庇护,百姓不会产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