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驽鸁与乘驵兮,杂班驳与阘茸。
葛藟蔂于桂树兮,鸱鸮集于木兰。
偓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间。
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
潜周鼎于江淮兮,爨土鬵于中宇。
且人心之持旧兮,而不可保长。
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思念郢路兮,还顾眷眷。
涕流交集兮,泣下涟涟。
叹曰:
登山长望中心悲兮,
菀彼青青泣如颓兮。
留思北顾涕渐渐兮,
折锐摧矜凝泛滥兮。
念我茕茕䰟谁求兮,
仆夫慌悴散若流兮。
诗句解析
1 同驽鸁与乘驵兮,杂班驳与阘茸:这两句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动物——驽鸁和驵。驽鸁是一种普通的鸟,而驵则是马的一种种类。这两种动物混杂在一起,象征着不同种类的人或事物相互混杂。
- 注释:驽鸁是比喻平庸的人,驵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 葛藟蔂于桂树兮,鸱鸮集于木兰:这两句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植物——葛藟和木兰。葛藟攀附在桂花树上,而鸱鸮筑巢在木兰树上。这些自然景象被用来象征人的不同行为和选择。
- 注释:葛藟是一种攀缘植物,用于攀附其他物体;鸱鸮是一种鸟类,常用来形容狡猾或奸诈的行为。
- 偓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间:这两句描绘了两种不同的场所——廊庙和山间。前者是指宫廷和政府机构,后者则是指山林。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不同的环境和背景。
- 注释:偓促谈指的是匆忙的讨论或言论,律魁则是对法律或规章制度的遵守。
- 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这两句表达了对两种音乐风格的偏好——虞氏的箫韶和楚国的激楚。虞氏的箫韶代表着典雅、和谐,而楚国的激楚则代表着激烈、豪放。
- 注释:虞氏的箫韶是一种古典音乐风格;激楚则代表了楚国的音乐风格。
- 潜周鼎于江淮兮,爨土鬵于中宇:这两句描述了两种不同的场景——在江淮地区隐藏周朝的鼎,以及在中宇焚烧土鬵。这两种行为分别象征着保守和革新。
- 注释:周鼎代表着古代的权威和传统;土鬵则是焚烧物品的象征,代表着变革。
- 且人心之持旧兮,而不可保长:这一句表达了对人心的担忧——人们往往坚持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但这种固守是不可持续的。
- 注释:持旧指的是坚守旧的观念和做法;保长则是指维持长久的状态。
- 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这句描绘了南道上的征夫们正在夜以继日地赶路。
- 注释:邅彼表示转向那里;征夫则是指出征的士兵或者旅行者。
- 思念郢路兮,还顾眷眷:这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思念着通往郢国的路途,同时回头看也充满依恋。
- 注释:郢路是指通往郢都的道路;眷眷则形容依依不舍的心情。
- 涕流交集兮,泣下涟涟:这两句描述了眼泪不断流出的情景——泪水交织在一起,流淌不止。
- 注释:涕流交集意味着泪水混合在一起;涟涟则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叹曰:这一句总结了全文的主旨——感叹人生多难。
- 注释:叹曰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 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颓:这两句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无助——站在山顶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悲伤;周围的花草枯萎凋零,如同一片废墟一样令人心碎。
- 注释:登山长望表示站在高处远望;菀彼青青指花草枯萎凋零;泣如颓则形容内心痛苦如同废墟一般。
- 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泛滥兮:这两句描绘了内心的忧伤和无奈——留在北方回望时,泪水不断流淌;锐气消减,情绪起伏不定,如同泛滥的洪水。
- 注释:留思北顾指的是留在北方回望;折锐摧矜则形容锐气消磨,情绪低落;凝泛滥形容情绪波动不定。
译文
同那些平庸的人一起乘坐马匹啊,混杂着各种品质的人物。
葛藟攀附在桂花树上啊,鸱鸮筑巢在木兰树上。
匆匆忙忙在朝廷上谈论啊,守法的人却在偏远山区隐居。
讨厌虞舜时代的高雅音乐啊,喜欢楚国的激昂乐曲。
隐秘地将周朝的重器藏在江淮啊,焚烧着土鬵来表达心中的不满。
人们的心总是执着于旧的观念啊,但这些固守是无法持久的。
转向南方的道路上啊,出征的人们连夜赶路。
怀念那通往郢都的路啊,回头看去满是留恋。
眼泪不断地流个不停啊,泪水像波浪一样翻滚。
感叹人生如此艰难啊,内心的悲伤无法言说。
站在高山之巅远望啊,心中充满了悲伤;周围的花草枯萎凋零啊,如同一座废墟让人心痛。
留在北方回望时啊,泪水不断流淌;锐气消减,情绪起伏不定啊,如同泛滥的洪流。
赏析
这首诗是《楚辞》中的一首,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全诗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