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树日月君乱如于风。芳树不上无心。温而鹄。三而为行。
临兰池。心中怀怅。心不可匡。目不可顾。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
乐不可禁。王将何似。如丝如鱼乎。悲矣。
【注释】
芳树:指美好的女子。
君乱如于风:《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句子,后用“君乱如于风”来形容男子轻薄不端的行为。
温而鹄:温顺而端正。
上无心:指内心纯洁无暇。
三而为行:即三为行,出自《礼记》,指以“礼、义、廉、耻”为行事准则。
临兰池:指在兰池边徘徊。
心中怀怅:指内心忧郁惆怅。
心不可匡:指心灵已受创伤。
目不可顾:指目光无法转移。
妾心以下几句:《诗经·邶风·柏舟》中有“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等句,后来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被阻扰。
乐不可禁:欢乐之情难以抑制。
王将何似:君王又当如何?
如丝如鱼乎:形容心情如同丝线一般柔滑,又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
悲矣:悲伤啊!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男女相思之苦的诗,全篇用对比手法,把男子的轻薄与女子的贞洁作了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
首句点明所咏之人是一位美好的女子,“日月君乱如于风”,用典来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谓这位女子美丽动人,但被男子轻薄地对待。“君乱如于风”是说男子轻浮无度,行为淫荡。“芳树不上无心”,意为女子纯洁高雅,不受世俗污染,对男子没有二心。“温而鹄”意为女子举止温文尔雅,端庄贤淑。接着写男子轻薄的态度:他既不知敬重女子,又不择言谈。“三而为行”语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意为君子修身治国应从夫妻关系做起,并要推而广之,以至于天地万物。这里用以讽刺男子只懂得玩弄女性。末两句写女子的内心活动:“心中怀怅”,“目不可顾”。她心中忧愁,目光不敢直视。“妒人之子愁杀人”是说男子的嫉妒心太强,以致造成家庭悲剧。“君有它心”,即丈夫另有所爱。“乐不可禁”,是说妻子的痛苦是无法克制的。“王将何似”,是对丈夫的责问:“作为一国之君,又当如何对待你这样的妻子呢?”这一句表达了妻子的哀怨和愤懑。
最后两句写女子的绝望心情:“如丝如鱼乎”,意为像丝一样柔顺,像鱼儿一样自由。“悲矣”,是说她感到无比悲痛。
这首诗通过女子与男子的相互映照来表现主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语言明白通俗,情感真挚动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违背道德伦常的爱情的强烈谴责和对于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