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组纟川,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凡女拜,尚右手。
【注释】
(1)内则:古代礼制中规定妇女行为规范的《内则》。
(2)姆:古时对女子之母的称呼。
(3)婉娩:顺从恭谨。
(4)执麻:持线梭,织布用。
(5)治丝茧:指缫丝、抽茧,为制作衣物做准备。
(6)织组纟川:织布。,即紃,粗麻;组,织机;纟川,细麻。
(7)学女事以共衣服:学习女工之事,用以共同缝制衣服。
(8)观于祭祀:观察祭祀礼仪。
(9)纳酒浆笾豆菹醢:献上酒食。
(10)尚右手:行礼时,右手为尊,左手为卑,故拜时右手为尊。
【译文】
女子在娘家居住十年不出来,母亲教导她举止端庄顺从,拿着线梭,纺丝抽茧,织粗麻布、细麻布,学习女工之事以共同缝制衣饰,观摩祭礼仪式,献上酒肉和食品,协助奠祭,行礼时右手作尊。
女子十五岁举行成人礼,二十岁嫁人,如父母有故不能出嫁,到二十三岁时才嫁人。男方聘礼求婚,就称妻子;男方迎娶女方时,如果中途逃走而男方不退婚,就称妾。
女子初次行礼拜见公婆,右手作为尊位。
【赏析】
《内则》是《礼记》的一篇,记载了我国周代婚姻风俗及妇女生活情况。文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论述妇女婚后的生活,另一部分是讲述妇女与男子的关系。其中关于妇女婚后的生活内容较为详细。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内”即女子婚后的生活状况。女子婚后要住在娘家,直到成年才能出来参加劳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一些家务劳动,如纺纱、抽茧、织布等,以备将来嫁人后共同缝制衣服。
女子结婚前要进行成人礼,这是女子成年的一种标志。《内则》说:“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弓矢,射御书计,射以射皮,御以御射,书以书计,数以数计。”意思是女子在娘家居住十年不出来,由母亲的教导下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并准备出嫁。女子出嫁时要举行隆重的婚礼。文章开头就写到:“婚礼,将合二姓之好,上以继祖庙,下以继后世也。”这里所说的“继祖庙”,就是使两家的婚姻关系得以继续下去,成为家族的延续。“下以继后世”,是指女子出嫁后,能够继承父兄事业,光大家业,使之世代相传。
文章还谈到了女子在家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说:“舅姑将子妇之身当如己身,虽贵必敬必谨。”意思是舅姑(公婆)要将儿媳当自己的女儿看待,即使贵为公婆,也要尊敬、谨慎对待儿媳。这实际上是把女性置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
第二部分是讲述妇女与男子的关系。文章说:“婿亲迎曰妇。……奔则为妾。”意思是说丈夫迎娶新娘时,新娘要亲自到场;如果新郎因故逃回娘家去接新娘,新娘可以随同前去,但只能做妾。这说明当时的婚姻形式比较落后,男女双方的自主地位受到很大限制。
文章还涉及了婚姻制度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聘礼、聘妻、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程序和礼节。这些内容都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它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