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
士于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士于尊者,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士于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名士,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于大夫所,有公讳无私讳。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君在不佩玉,左佩结,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纟青结佩而爵。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需玟而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授。

玉藻第十三

古代礼仪与君子之德探究

  1. 诗篇概述
  • 玉藻第十三定义及意义
  • 诗歌背景与创作时代
  • 诗歌在传统文化中作用
  1. 诗句逐句释义
  • “凡君召以三节”
  • “二节以走,一节以趋”
  • “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
  1. 关键词注释与翻译
  • “凡君召以三节”中“三节”含义解析
  • “二节以走,一节以趋”中“节”字用法解释
  • “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中“俟”字使用情境分析
  1. 赏析与解读
  • 君子佩玉象征道德修养
  •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中礼制体现
  • “士佩需玟而组绶”中身份差异反映
  1.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 先秦时期贵族制度对礼仪影响
  • “玉藻第十三”与《诗经》关联探讨
  • 礼乐制度与古代社会治理关系
  1. 现代应用与传承
  • 古代礼仪在现代社会实践
  • 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讨论
  • 礼仪规范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案例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