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诗句翻译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礼记·曲礼上》说:“没有不恭敬的,庄重而像在思考,稳重地说话。”真是安定民众啊!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慢不能长久,欲望不能追求,志向不能自满,快乐不能过度。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贤者虽然亲近但也要敬重;敬畏却又喜爱他们;喜爱他们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短处,厌恶他们时知道他们的优点;积累经验能够灵活应对;面临困境不要贪图侥幸成功;不要贪心胜过别人;处理事情不要过于张扬;直率但不偏激。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至于坐着要端正得像尸体一样,站着要端正得像整齐划一的军队那样。礼仪是适当的,差遣他人也是适合风俗习惯的。礼仪是用来确定亲疏、解决疑惑、辨别不同、阐明是非的工具。遵守礼仪的人不会随意对人讲话,也不会因为麻烦而不讲礼仪。尊重礼仪,不超越礼节的界限;不去侵犯别人,不做不礼貌的事;不随便亲近别人。修养自己遵循礼仪,这叫做良好的行为。行为端庄说话合乎道理,这是礼仪的基础。听到礼仪是从别人那里来的,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听到礼仪是从学习中得到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注释与赏析:
- “礼者所以定亲疏”: 礼仪的作用在于确定和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疏远近。
-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强调了礼仪的本质是对他人的尊重,而非试图控制或利用他人。
-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道德和仁义的形成需要依赖于礼仪的约束和规范。
-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在朝廷上议事、治理军队、执行法律等政务活动都需要遵循礼仪的规范,以此来体现威严。
-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通过类比,说明如果人失去了礼仪,就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品质和尊严。
-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气(傲慢)不可以久长,欲望(贪欲)不可以追求,志向(抱负)不可以满足,欢乐(享乐)不可以过分。” 这句话强调了节制的重要性。
-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不要总是争强好胜,不要贪得无厌。”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有适度的竞争和知足常乐的心态。
-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通过修身践行自己的言行,这就是良好的行为。” 这表明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证明一个人的品德。
-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面对财富不要贪婪地取得,遇到困难不要苟且求生。” 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强调了礼仪的本质是尊重他人,而不是控制或利用。
-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用鸟类和动物的行为来比喻人类的行为。
这首诗通过引用《礼记·曲礼上》,强调了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它提倡尊重、谦逊、节制和诚实,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美德。通过对这些原则的阐述和赞美,诗人传达了礼仪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谐、促进人际关系和睦以及塑造良好人格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