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诗句:
-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
-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 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 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
-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
译文:
身为儿子的人,如果得到三次赏赐还不足以拥有车马时,就会在邻里乡里受到称赞他们孝顺。而在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之间也会称赞他们慈爱。在朋友和同事的眼里,他们会被称呼为谦逊有礼。而在交友交往时,则被称赞为讲信用。遇到父亲的朋友,不敢上前与其说话;遇到父亲的朋友的儿子,不敢上前与其交谈;遇到同辈的朋友,不敢与之对视。这些都是孝顺之人的行为。
身为儿子的人在出门之前必须告诉父母;回家之后,要面对父母。在外出游玩时,要有自己的习惯和规律;在家中学习时,要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说话不能老调重弹。年龄比自己大一倍时,就应当把他当作父亲一般侍奉;年龄再长一倍时,就应将他当作兄长一般对待;年龄再过一倍时,就要像肩并肩一样地相处。在与朋友相聚的时候,如果人数超过五人,就必须让年纪最长的人与其他两人分开就座。
身为儿子的人,在家居生活中不能占据房屋的正中央位置;坐着的时候不能坐在屋子的正中央;行走时不能走在道路的中间;站立时不能站在房屋的中央。吃饭和进餐时不能用手抓取食物,不能将食物放在嘴里嚼碎;祭祀时不能做祭品;在听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或乱动;看别人做事时不要指手画脚或说三道四。
身为儿子的人不能在昏暗的地方独自行动,不能攀登高处或深入深渊。不能嘲笑或讥讽他人。父母健在时不允许结交朋友而不顾及生死问题,也不要私自占有别人的财物。
身为儿子的人,父母健在时,穿的衣服颜色不应过于鲜艳;作为独生子,家中无人主持时,衣服的颜色也不应过于鲜艳。
身为儿子的人应该经常保持诚实的态度,不应该说谎;作为儿童,不应穿着皮衣皮帽,以免招来灾祸。站时要端正,不要歪着身子;走路时不要低头哈腰。年长者与他交谈时,他要用双手恭敬地捧着长者的手臂表示尊敬。遇到长辈用剑指向他时,要马上闭口并转身回避;如果长辈向他招手示意时,也要马上双手捧着长者的手臂表示尊敬。
赏析:
这首诗是《曲礼上》的开篇,它强调了子女应有的行为规范。诗中列举了儿女在不同情况下应有的行为举止,比如在家庭、社交场合、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要求,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孝道精神。整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向读者传达了子女应该如何尊敬父母、尊重社会、尊重他人等基本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