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儳言。正尔容,听必恭。毋剿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侍坐于所尊敬,毋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注释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

  • 帷薄之外:泛指宫廷外或大门外。
  • 不趋:古代礼法规定的一种行走方式,即在特定的场所内不快步走动。
  • 堂上不趋:在厅堂中(堂上)也不快步走路。
  • 执玉不趋:手中持有玉器也不快步走路。

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 接武:此处可能是指穿着礼仪的装束,如“武”通常指礼服。
  • 布武:铺开礼服。
  • 室中不翔:室内不得飞翔或做其他动作。
  • 并坐不横肱:并排坐着时,手臂不能横过身体。
  • 授立不跪,授坐不立:接受别人站立时不跪下,接受坐下时不站起来。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

  • 为长者粪之礼:为长辈打扫卫生的礼节。
  • 必加帚于箕上:一定要把扫帚放在簸箕里。
  • 以袂拘而退:用袖子包裹着扫帚后退。
  • 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扫到的尘土如果落在长辈身上,应该用簸箕将尘土向长辈的方向收集起来。

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

  • 奉席如桥衡:摆放席位的动作要像桥梁一样稳固。
  • 请席何乡:问客人座位朝向哪里。
  • 请衽何趾:问客人衣服的哪个部分朝向哪边。

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 南乡北乡:面向南方和北方都是正确的方向。
  • 以西方为上:如果是面朝西的座位。
  • 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如果是面朝东的座位。

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

  • 布席:安排座位。
  • 席间函丈:席子之间的空间大约是一丈宽。
  • 主人跪正席:主人跪着端正自己的席位。
  • 客跪抚席而辞:客人跪着抚平自己的席位表示感谢。

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 彻重席:撤除多层的座位。
  • 固辞:坚决拒绝。
  • 践席:踩在席子上坐下。
  •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主人不先问问题,客人不首先发言。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

  • 将即席:即将开始用餐时。
  • 容毋怍:表情自然,不要紧张。
  • 两手抠衣去齐尺:用手指捏起上衣前襟,使其与膝盖保持一尺的距离。
  • 衣毋拨,足毋蹶:衣服不要敞开,脚不要踏空。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中国古代一种礼仪规范——侍坐礼仪,涵盖了从迎宾、就座、用餐等环节的一系列规矩与礼节。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古代贵族之间的尊卑关系和对长者的尊敬。诗中的礼仪细节非常细致,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服饰和行为规范,还涉及到了心理态度和情感表达。例如,在用餐时要求“饭食至起”,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而在侍坐时要求“必则古昔”,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整体上,该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文化和等级制度,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和谐与庄重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