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

馂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

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水潦降,不献鱼鳖,献鸟者拂其首,畜鸟者则勿拂也。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献粟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献孰食者操酱齐。献田宅者操书致。

诗句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馂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水潦降,不献鱼鳖,献鸟者拂其首,畜鸟者则勿拂也。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献粟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献孰食者操酱齐。献田宅者操书致。

译文

在古代中国,礼仪制度非常严格。当客人来吃饭时,他们会先跪在地上,将饭碗中的饭和菜全部端给相者的侍者,再由主人家站起来向客人致歉。之后,客人才能坐下。如果在敬酒过程中,如果主人要敬酒,那么客人必须站起来接受,并把酒杯放到尊旁;如果主人不要敬酒,那么客人就不必站起来。如果主人赐予食物,即使是小的或者地位低的人,也不敢拒绝。如果是送给国君或长辈的食物,即使他们不喜欢吃,也不能拒绝接受,只能婉转地表示不能接受。如果国君赐给的食物里面有核的,应该把它藏起来;如果没有核的,则可以直接食用。

如果国君赐给的食物中有蔬菜,则要用筷子夹着吃;如果没有蔬菜,则可以直接用手拿取。如果国君赐给的是水果,那么如果有核,就应该把核藏在衣袋里;如果没有核,则可以食用整个水果。如果国君赐给的是食物,那么如果食物是汤类的,就不能搅拌;如果是固体的,就可以随意吃;如果是其他类型的,就需要根据情况而定。如果国君赐给的是食物残渣,那么就不能用于祭祀。如果父亲生病,那么儿子就不能梳理头发;如果丈夫生病,那么妻子就不能梳头;如果国君去世了,那么即使是臣子也不能梳头。如果国君正在吃某种食物时,那么侍者就要拿着餐具准备上菜;如果国君正在喝汤时,那么侍者就要拿着汤勺;如果国君正在吃肉时,那么侍者就要拿着筷子;如果国君正在喝酒时,那么侍者就要拿着酒杯。在国君面前侍奉的人要特别恭敬,不能有任何懈怠的行为。

如果家中有人生病了,那么这个人就要暂时休息,不能再参加日常的活动;如果有人丧事了,那么这个人就要专心致志地处理丧事。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就不能给鱼鳖献礼;如果有人献鸟了,那就要把鸟头上的羽毛拂掉;如果有人献了动物,那么就不需要再拂动;如果有人献了车辆和马匹,那就需要拿着鞭子跟随在车后;如果有人献了盾牌,那就需要拿着头盔;如果有人献了兵器,那就需要拿着武器;如果有人献了俘虏,那就需要拿着俘虏的衣服。

当国君赐给食物时,如果国君想要自己享用剩下的东西,那么侍者就不能拿走,而是要将食物全部留给主人家。如果主人家想要分给别人吃,那就需要把剩余的食物分成若干份。在古代中国,有一种风俗叫做“食余不祭”,也就是说在别人家吃饭后,主人不应该把自己的剩余食物献给神祇或者祖先。这种风俗反映了古人对饮食文化的尊重和对神灵的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