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也,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贷。黑黄仓赤,莫不质良,毋敢诈伪,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给之度。
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薙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强。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咳,民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灾。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鸷,四鄙入保。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
注释: 任命四位监督官大规模合并各地的贡赋,用以饲养祭祀用的牺牲。
赏析: 这里体现了古代对农业生产和祭祀重视程度的描述,强调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以及在重要宗教节日中对祭祀的重视。
2. 令民无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注释: 命令所有人民都出力,为皇帝、天地神明、名山大川以及四方神灵举行祭祀,以祈求福祉。
赏析: 此句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集体活动与祭祀文化,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神和祖先的尊敬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祈盼。
3. 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
注释: 这个时期的树木正在茂盛生长时,就命令负责山林的官员进入山中去砍伐树木,不允许进行任何砍伐活动。此外,这个时候也不可以进行土木工程工作,不能联合诸侯国进行军事行动,也不能发起大规模的战役。这样做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元气。
赏析: 这段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意识,强调通过合理的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秩序。
总结
这首诗节选自《礼记·月令》,通过对不同月份的具体行动指南,展示了古人如何依据季节变化来安排农事、祭祀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做法。通过这种细致的规划和管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