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子神只。

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岛岛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礼记·月令》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由汉代的儒家学者所整理。它主要记录了中国古代农历一年中各个月份的天文、历法、气象、农事等方面的知识和风俗习惯。下面将对《礼记·月令》逐句进行释义:

  1. 原文:“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
    译文:在冬季的月份中,月亮运行的位置分别是婺女宿、娄宿和氐宿。这个时期太阳运行的日期是壬日和癸日。
    注释:婺女,即婺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娄中,指黄昏时分;氐中,指清晨时分。这些词汇都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专有名词。

  2. 原文:“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
    译文:这个月的主宰星宿是颛顼星,主宰之神为玄冥。这个时期的昆虫类生物是介体动物。
    注释:颛顼,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被认为是华夏族的始祖,也是黄帝的父亲。玄冥是北方水神,代表冬季的寒冷和雨水的降落。

  3. 原文:“其音羽,律中大吕。”
    译文:这个月的音乐声调是羽音,而音乐的节奏与大吕音相符合。
    注释:大吕,中国古代音乐的十二律之一,代表宫调。羽音则是指五音中的“微”,代表着轻柔的声音。

  4. 原文:“其数六。”
    译文:在这个月,数字的序列是六。
    注释:在古代中国的计数系统中,六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常被用来表示顺序和平衡。

  5. 原文:“其味咸,其臭朽。”
    译文:这个月的食物味道是咸,气味是朽。
    注释:咸味是调味的基本味型之一,用于增强食物的味道。朽气则是指食物腐烂后的气味。

  6. 原文:“其祀行,祭先肾。”
    译文:祭祀活动开始执行,祭祀的对象是祖先的肾脏。
    注释:肾脏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生命之本,祭祀时会特别献上对祖先的敬意。

  7. 原文:“雁北乡,鹊始巢。”
    译文:这个时候,喜鹊开始筑巢,大雁开始向北飞翔。
    注释:大雁的南飞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即将到来。鹊巢则预示着繁殖的季节已经开始。

  8. 原文:“雉雊,鸡乳。”
    译文:山雉开始鸣叫,家鸡开始产蛋。
    注释:雉鸣(或称野鸡鸣)是一种自然现象,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和谐。家鸡产蛋则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9. 原文:“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
    译文:在这个月里,天子住在玄堂右侧的寝殿中。他乘坐的是黑色车辆,车前面装饰着黑色的旗帜,穿着黑色的衣服,佩戴着黑色玉石的饰品。
    注释:玄色在此指的是黑色,玄堂是帝王居住的地方,玄玉指的是黑色玉石,这些都是尊贵的象征。

  10. 原文:“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译文:在这个月里,食用黍子和猪,使用的器皿宽大且能覆盖整个空间。
    注释:黍和猪都是传统的食品,黍子作为主食,猪作为美味佳肴,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的重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11. 原文:“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
    译文:这个月,命令官员们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将土牛放置在旁侧,用以驱赶寒气。
    注释:大难通常指的是大型的仪式或者重要的活动。出土牛则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牺牲品,用其肉来祈求神灵的保护和赐福。

  12. 原文:“征鸟厉疾。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子神只。”
    译文:这时节,所有远行的鸟类都显得更加凶猛,完成山川等自然神祇的祭祀之后,也完成了对帝王祖先的敬献。
    注释:“厉疾”在这里形容鸟儿飞行迅猛的样子。“天子之大臣”则指的是帝王的重要辅佐者。“神只”指的是神明和神祗。

通过对《礼记·月令》逐句的详细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宇宙观。这些内容不仅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天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启迪。《礼记·月令》作为一部综合性的文化文献,涵盖了天文历法、农业技术、宗教礼仪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