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分析、概括作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诗句内容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季冬行秋令:指在冬季施行秋季应实行的政令。白露早降:指白露时节雨水提早降落。介虫为妖:指白露时节出现的昆虫成为灾害。四鄙入保:四方边境都进入保护状态。
《礼记·月令》:古代中国以一年为四季,以十二个月为十二月,以十二月为一月,每月都有特定的活动和命令,称为“月令”。
行春令:春季时违背了春天的规律而施行春天的政令。则胎夭多伤:就会发生夭折的事故或伤亡很多的情况;胎夭多伤是说春令太过,造成万物过早发育成熟。国多固疾:国家多发生顽固不化的疾病。命之曰逆:这叫做违反常理。逆,反也。
行夏令:夏季时违背了夏天的规律而施行夏天的政令。则水潦败国:就会使洪水泛滥淹没国家;水潦败国是说夏日太过,导致水灾。时雪不降,冰冻消释:有时降不下雪,冰霜消融。
【答案】
①“季冬”:即冬季。②“行秋令”:违背季节变化规律而行政令。③“白露”:秋季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9月7日到9月9日之间。《礼记·月令》中指出:“季秋行春令,则白露不下。”④“早降”:提前到来。⑤“介虫”:指白露节气时出现的昆虫。⑥“妖”:灾害。⑦“四鄙入保”:四方边境都进入保护状态。⑧“保”,保卫。⑨“胎夭”:夭折;死亡;伤害。⑩“多伤”:多遭受伤害。⑪“命之”:定其名;称其名。⑫“逆”:违反;违背正道。⑬“行春令”:春季时违背了春天的规律而施行春天的政令。⑭“胎夭多伤”:就会发生夭折的事故或伤亡很多的情况;胎夭多伤是说春令太过,造成万物过早发育成熟。⑮“国多固疾”:国家多发生顽固不化的疾病。⑯“命之曰逆”:这叫做违反常理。⑰“逆”:反也。⑱“行夏令”:夏季时违背了夏天的规律而施行夏天的政令。⑲“水潦败国”:就会使洪水泛滥淹没国家;水潦败国是说夏日太过,导致水灾。⑳“时雪不降”:有时降不下雪;时雪不降是说夏令太过,造成旱灾。㉑“冰冻消释”:冰霜消融;冰冻消释是说明夏令太过,气候异常,导致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