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尽一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举币。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少师奉子以衰;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者止,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之子某,从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祝、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袭衰,杖,奠出。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曾子问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则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从大祝而告于祢。三月,乃名于祢,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庙山川。」

诗句翻译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尽一哀,反位。遂朝奠。」
译文:曾子问道:”国君去世之后,如果太子出生了,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卿、大夫和士跟随摄政者(即国君的继承人),面北站立,在西阶南边。大祝戴着礼冠,拿着祭帛,从西阶一级一级上登,但不进入厅堂,并命令停止哭泣。祝声三次,通告说:’某个儿子诞生了,敬告!’然后登上去,把祭币放在棺材东边的几案上,哭泣,下台。各位主人和卿、大夫、士,在房中,都哭泣而不跳跃。完成一次哀悼后,返回原位。接着进行朝祭。小宰登上前去放置祭币。三天过后,各位主人、卿、大夫和士,恢复原来的位置,面向北。大宰、大宗、大祝都戴着礼冠。少师带着儿子身着丧服;祝在前面走,儿子跟着,宰宗人随在后面。进入大门时,哭泣的人要停止,儿子从西阶登上去。面对棺材北面站着。祝站在棺材东南角。祝声三次,通告说:’某个儿子某,跟随执事官员,敬告!’儿子行拜礼并叩头哭。祝、宰、宗人、各位主人、卿、大夫、士,哭泣和跳跃各三次,下降到东边回到原位,所有人都脱掉上衣露出胳膊,儿子跳起,房中的人也跳起共三种次数。穿上丧服,拄着丧杖,将祭品送出。大宰命令祝史,用名字遍告五祀山川。

注释

  1. 曾子:古代儒家学者之一,名参,字子舆。

  2. 君薨:指国君去世。薨,古代对帝王或诸侯的死亡之称。

  3. 世子生:国君的儿子出生。世子,古代诸侯、王公贵族子弟的称号。

  4. 卿、大夫、士:指不同等级的官员和贵族。

  5. 从摄主:跟随摄政者(即国君的继承人)。

  6. 北面:面朝北。表示尊敬。

  7. 裨冕:古代礼冠的一种,饰有玉璧。

  8. 束帛:祭祀时所用的丝帛。

  9. 殡东几上:棺材东边的几案上。殡,古代对停放遗体的棺木之称。

  10. 哭,降:哭泣,并下台。

  11. 房中:房内。

  12. 袭衰:穿上丧服中的衰麻服。衰服是古代丧服中最简陋的一种服装,用于表示哀悼。

  13. :丧杖,用以扶持身体的棍子。

  14. :这里是指祭祀时用的名单。

  15. 遍告:向各处宣告。

  16. 五祀:古代对天地山川及祖先神衹的祭祀。

  17. 山川:自然界中的水陆各种山和河流。

    赏析

    本诗反映了古代中国礼仪制度的严格性,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继承和遵循传统规范的特点。《礼记》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记录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在面对国家大事和个人事务时的礼仪规范与道德要求,以及他们在面临重大变故时所表现出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