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以摈相可也。」

曾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途,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礼也;又何反于初?」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
诗句: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以摈相可也。」
译文:曾子问道:“废弃丧服,是否还可以参与宴享和祭奠的事情呢?”孔子回答说:“穿孝服和设祭品不符合礼仪;可以用宾相的身份参加。”

诗句:曾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译文:曾子问道:“在结婚礼完成并送完聘礼之后,如果女方的父母去世了,该如何处理?”孔子回答说:“女婿派仆人前去吊唁。如果女婿的双亲已经去世,那么女方的家人也会派人去吊唁。如果双方父母都去世了,就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为伯父、叔父等亲戚。如果男方已经下葬,男方的伯父会通知女方家,称:‘我的儿子有了父母的丧事,不能继续作为兄弟关系而结婚,让我来通知你一声。’女方家同意后就不再拒绝婚姻,这是符合礼节的。男方解除丧期后,女方的双亲派人来请求这门婚事,男方不答应后,才能举行婚礼,这也是符合礼节的。如果女方的父母去世了,男方也应该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

诗句: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途,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
译文:曾子问道:“如果新郎迎亲时新娘在路上遇到新郎的双亲去世,该如何应对?”孔子回答说:“新娘应改换为深色的衣服和麻制的头巾(缟总),快步奔丧。如果新娘在路上遇到新郎父母的丧事,那就回家。”
“如果新郎亲自去迎亲而新娘还没有到达,新郎却遇到了齐衰、大功等级的丧事,那该如何处理?”孔子回答说:“新郎不应进入内室,而应在室外更换衣服;新娘则进入内室,更换衣服。然后新郎可以站立哭泣。”

诗句: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礼也;又何反于初?」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
译文:曾子问道:“如果在举行除服礼之后就不能再举行婚礼了吗?”孔子回答说:“如果是在祭祀之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行祭祀,这是不合礼节的;那么重新恢复婚礼也是合乎礼节的。”孔子又说:“嫁女儿的家庭在三天之内不点灯,是为了怀念即将离开的女儿;娶媳妇的家庭在三天之内不奏音乐,是为了纪念即将成为自己亲人的母亲。三个月之后到祖庙中拜见岳父岳母,称呼新娘为新妇,这是表示新娘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妻子。”

注释:

  • 曾子(Zengzi),春秋末期著名的儒家学者,孔子的学生。
  • 《礼记·曾子问》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曾子与孔子的问答内容,涵盖了许多关于礼仪、道德和教育方面的问题和解答。
  • 废丧服:指的是废弃穿着丧服的行为,通常指不再参与正式的丧事活动,如守孝、参加葬礼等。
  • 说衰与奠:这里的“说”指的是穿着孝服的意思,“衰”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奠”是指祭奠死者。这些行为不符合传统的礼仪规定。
  • 宾相:在古代中国,某些场合需要由特定的官员或贵族来主持仪式,称为傧相或宾相,负责代表主人参加某些重要的社交或政治活动。
  • 昏礼:指的是古代婚礼中的正式程序,包括婚礼当天的各种仪式和安排。
  • 纳币:指订婚时赠送聘礼给女方家的行为,是一种表达诚意和尊重的传统礼节。
  • 父母之丧:指的是父母去世,对父母的哀悼和追思。
  • 婿使之吊:这里的“婿”指的是新郎,“使之吊”是指新郎派遣仆人前去慰问女方双亲的丧事。
  • 伯父:这里指的是父亲的兄长,在家族结构中属于较高的辈分。
  • 已葬:指男子已经下葬。
  • 复昏礼:即恢复原来的婚礼仪式。
  • 祭时过时不祭:这里的“过时”指的是时间超过了规定的祭祀周期,“不祭”指的是未能进行祭祀。
  • 嫁女之家:这里特指新娘家。
  • 三夜不息烛:形容新娘家人在等待新娘到来时的焦虑和思念之情。
  • 庙见:指的是新娘婚后第一次去拜访公婆,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和孝敬。
  • 成妇之义:指的是新娘在完成所有婚礼仪式之后,成为合法的妻子并承担起妻子的责任和义务。
  • 婿之父母之丧:这里特指新郎双亲的丧事。
  • 婿使之吊:与上文相同,是指新郎派遣仆人前去慰问女方双亲的丧事。
  • 婿之父母已葬:指新郎双亲已故。
  • 婿使之吊:与上文相同,是指新郎派遣仆人前去慰问女方双亲的丧事:
  • 婿之父母已葬:指新郎双亲已故。
  • 婿使之吊:与上文相同,是指新郎派遣仆人前去慰问女方双亲的丧事。
  • 婿使之吊:与上文相同,是指新郎派遣仆人前来慰问女方双亲的丧事后。
  • 婿使之吊:与上文相同,是指新郎派遣仆人前来慰问女方双亲丧事之后的情形。
  • 婿使之吊:与上文相同,是指新郎派遣宾客前来慰问女方双亲丧事后的情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