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昔者齐桓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及反,藏诸祖庙。庙有二主,自桓公始也。丧之二孤,则昔者卫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人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过也。」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于祖,为无主耳。吾闻诸老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君去其国,大宰取群庙之主以从,礼也。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跸;老聃云。」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遂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告,设奠卒,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乃出。盖贵命也。」

诗句逐字释义与翻译

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

  • 诗句解析:曾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在预定日期(吉日)结婚但新娘却死了的情况。
  • 孔子回答:孔子回答说,如果新郎是齐衰(一种丧服),可以吊唁;然后埋葬,再除服,表示已经处理完毕。如果新郎是大功(另一种丧服),则不能吊唁,只能除去丧服,表示已经处理完毕。
  • 关键词注解:婚礼仪式中的“齐衰”和“大功”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丧服等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不同身份人士的尊重与礼节规范。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

  • 诗意解读:曾子询问,在丧礼中是否有双重哀哭和供奉两种主人(即主宾)的规定。
  • 孔子回答:孔子解释说,这种规定源于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等观念,认为尊贵的祭祀活动中不应有双重的主人。
  • 关键词注解:这里的“孤”和“主”指的是哀悼和供养的对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死亡的哀悼方式和对祖先的尊敬。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

  • 诗意解读:曾子提出疑问,古代军队出征时是否必须带着已故君主的灵位(迁庙主)。
  • 孔子回答:孔子回答说,如果是天子巡视守国或诸侯国事,确实会带着迁庙主出行,因为这代表的是最高的尊敬与权威。
  • 关键词注解:这里的“师行”指的是军事行动或官方的出访,而“迁庙主”则是已故君王的象征和权威标志。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

  • 诗意解读:曾子又问,现代军队出征是否有替代的灵位?
  • 孔子回答:孔子解释说,现在的军队出征并不需要迁庙主,因此没有特定的灵位。
  • 关键词注解:通过比较古今军队出征仪式的不同,反映了时代变迁下礼仪的演变。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

  • 诗意解读:曾子再次询问古代行军时是否必须携带已故君王的灵位。
  • 孔子回答:孔子回答说,这是古代的做法,但在现代,因为不需要迁庙主,所以没有这个要求。
  • 关键词注解:“迁庙主”是指逝去君主在世时的祭拜对象,体现了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曾子问曰:「主命。」

  • 诗意解读:曾子询问,国君的命令是否就是主神的指示。
  • 孔子回答:孔子回答说,是的,天子和诸侯的命令就是神灵的命令。
  • 关键词注解:这里的“主命”指的是国家的最高命令,强调了权力和神圣的合一。

曾子问曰:「何谓也?」

  • 诗意解读:曾子询问“什么叫做这样呢?”
  • 孔子回答:孔子解释说,天子和诸侯的命令就是神灵的命令,他们的命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圣性。
  • 关键词注解:这里的“何谓也”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主命”的含义。

以上是《曾子问》中的重要诗句及其翻译,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古代礼仪的精髓,还能从中领悟到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这些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化的宝贵机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