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反之。」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祭,又何助于人。」

诗句翻译

  1.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 曾子询问如何进行祭祀时不执行“旅酬”仪式。
  • 孔子回答称,根据礼仪,在小祥期间,主人家举行练祭时不需旅酬,只将食物奉献给客人,客人不参与,这是合宜的。反之,过去鲁昭公练祭后举酬而行旅,这是不合礼仪的行为。同样,孝公的大祥时,如果只进行练祭不举酬,也是不合乎礼仪的。
  1.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
  • 曾子询问是否可以为有大功丧服的亲属参与送葬和奠酒等仪式。
  • 孔子回答说,即使是有大功丧服的亲属,也都可以参与这些礼节活动,因为按照礼仪要求,从斩衰以下的各种丧服都可参与这些仪式。
  1. 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反之。」
  • 曾子提出疑问:“是否不应该用轻便的衣服来代替沉重的衣服进行祭拜呢?”
  • 孔子解释说,这不是说不可以使用轻便的衣服。对于天子和诸侯来说,只有穿斩衰服的人才能参加葬礼;对于大夫来说,只有穿齐衰服的人可以参加葬礼;对于士来说,只能由朋友来参加葬礼;如果不够的话,可以从大功以下的亲属那里取用。如果还不够,就需要反过来。
  1. 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
  • 曾子询问是否可以为有小功丧服的亲属参与祭拜。
  • 孔子回答说,即使只有小功丧服的人,也可以参加祭拜。这符合礼仪的要求,因为从斩衰开始的所有丧服都可以参与祭拜活动。
  1. 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
  • 曾子再次询问是否可以因为对轻丧的亲属进行重祭祀。
  • 孔子解释说,对于天子和诸侯的丧事祭祀,只有穿斩衰服的亲属才能参与。对于大夫来说,只有穿齐衰的亲属可以参加祭祀。而对于士人来说,如果祭祀不足以覆盖他们的丧服,那么就可以取用兄弟姐妹中大功以下的亲属来补充祭祀。
  1. 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祭,又何助于人。」
  • 曾子提问是否有丧服可以用来参加祭祀。
  • 孔子回答说,只有缌麻(即细麻布做的丧服)的人不能参加祭祀,因为他们的丧服没有达到祭祀的标准。既然这样,其他人就更无法帮助那些丧服不足的人进行祭祀了。

赏析

这段对话展示了孔子关于丧礼的一系列重要观点。首先强调了遵循礼仪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处理不同的丧礼场合时。孔子认为,即使是最轻微的丧服(如小功或缌麻),只要符合礼仪标准,就应当遵守。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重视礼仪与规范的精神。

孔子的回答揭示了不同等级丧服的适用范围,并指出即便是最低级别的丧服也具有参与某些仪式的可能性。这表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允许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丧礼的参与规则。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还可以看到儒家文化中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无论是对亲人的哀悼还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都离不开对传统的尊重和遵循。同时,这也是儒家倡导的仁爱和孝顺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