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诗句原文: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译文:
伊耆氏开始制作蜡祭,蜡象征着索求。每年十二月,聚集各种生物以进行祭祀。
注释:
- 蜡祭:在古代中国,蜡祭是一种祈求丰收和神灵保佑的重要仪式。
- 伊耆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被视为蜡祭的始创者。
- 索:索取、索求的意思。
- 岁十二月:每年的十二月,是进行蜡祭的时间。
- 合聚万物:聚集各种生物,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与统一。
- 索飨之: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的庇护和恩赐。
赏析:
《礼记·郊特牲》中的“效特牲”部分,通过对蜡祭仪式的描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以及对神灵的祈求。文章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蜡祭的准备工作和过程,展现了人们对丰收与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作者还强调了礼制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人对于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