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汜扫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效特牲
礼记 · 天子巡守之礼
- 郊祀仪式重要性
- 祭祀天地,展示天人关系
- 彰显祖先尊严和敬仰
- 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 祭天与祭地区别
- 祭天象征天命与皇权
- 祭地体现土地与农业重要性
- 体现阴阳五行思想
- 祭品选择与寓意
- 牛犊象征真诚与敬畏之心
- 黍稷代表丰收与富饶
- 牺牲多味象征丰富多样
- 礼仪细节与象征意义
- 天子南向表示尊重与臣服
- 大路九就体现尊贵地位
- 牺牲用材象征自然与和谐
- 祭后行为与道德修养
- 不哭丧表达孝道与节制
- 不食牲孕强调节欲与自律
- 慎终追远体现家庭伦理
- 文化传承与社会价值
- 礼记影响古代政治与教育
- 礼法对现代社会指导作用
- 礼记研究促进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