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二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违寝,膳饮从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紟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凡自七十以上,唯衰麻为丧。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瞽亦如之。凡父母在,子虽老不坐。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
礼记 · 内则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
译文:
按照礼记《内则》的记载,在古代社会中,对于老年人的赡养和尊敬有着明确的规定。《内则》中提到了四种不同的养老方式:有虞氏采用宴会的方式,夏后氏采用食物的方式,殷人采用饮食的方式,周人则是综合使用上述方式。根据年龄的不同,老年人的赡养地点也有所不同:五十岁可以在家乡受到照顾,六十岁可以在国家接受照顾,七十岁可以在学校接受照顾,八十岁以上可以到达诸侯那里接受照顾。当老人年满八十岁时,他们可以接受君王的任命,如果连续两次被召见或问候,同样需要恭敬地回应;九十岁的老人则可以让仆人代为接受。
注释:
- “有虞氏”是指上古时期的有虞氏部落,其养老制度可能包括宴会、食物等多种形式。
- “夏后氏”是指夏朝的后代,其养老方式可能包括提供食物等。
- “殷人”是指商朝,其养老方式可能包括饮食等。
- “周人”是指周朝,其养老方式可能是综合运用了前述的各种方式。
- “拜君命”指的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接受君王的任命和问候。
- “一坐再至”指的是老人连续两次被召见或问候时需要恭敬地回应。
- “瞽”是指盲人,“使人受”指的是让盲人接受照顾或命令。
- 对于九十岁的老人,不仅允许仆人代为接受照顾,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要求仆人代为执行某些任务。
赏析:
《礼记·内则》不仅是一篇关于家庭内部规则的文献,更是一部记录了古代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史料。它详细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应享受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此外,通过对《礼记·内则》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家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