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外内皆扫。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士之妻皆死于寝。

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小臣复,复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赪,世妇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皆升自东荣,中屋履危,北面三号,衣投于前,司命受之,降自西北荣。其为宾,则公馆复,私馆不复;其在野,则升其乘车之左毂而复。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妇人复,不以袡。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其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士之丧,主人父兄子姓皆坐于东方,主妇姑姊妹子姓皆坐于西方。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

《礼记·丧大记》译文及赏析

翻译

  1. 疾病:外内皆扫。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士之妻皆死于寝。
  2. 复(归葬):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小臣复,复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赪,世妇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皆升自东荣,中屋履危,北面三号,衣投于前,司命受之,降自西北荣。其为宾,则公馆复,私馆不复;其在野,则升其乘车之左毂而复。复衣不以衣尸,不以敛。妇人复,不以袡。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事。
  3.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
  4. 饮食: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亦如之。
  5. 丧后处理: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亦如之。
  6. 丧后行为:练而食。

分析

  • 礼节的严格性:整个丧礼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严苛性和对生死观念的重视。从“疾病”、“丧”到“复”,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矩和程序。
  • 性别角色的划分:在丧礼中明显地体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例如,“疾病”部分中提到“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强调男性的尊贵地位和女性的传统角色。
  • 情感表达:通过哭泣、哀伤等情感表现,展现了丧家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
  • 社会层级与尊重:丧礼中的等级制度和对不同身份人员的特定安排,如“复”和“饮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和对长辈的尊重。

赏析

《礼记·丧大记》是研究古代中国丧葬礼仪的重要文献之一。它不仅详细记录了古代丧礼的各项流程和规定,也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文化传统。通过对这篇文献的学习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