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搜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搜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大子齿。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天子先见百年者。八、十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己。教不伐以尊贤也。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搜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搜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大子齿。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天子先见百年者。八、十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己。教不伐以尊贤也。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译文如下:    
昔者,有虞氏看重品德和年龄,夏代重视官爵,殷商崇尚富有,周人尊重亲属。虞夏殷周,是天下的盛世帝王,没有遗留长寿的人。年岁的重要在于天下,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共识。其次在于侍奉亲亲。因此朝廷中地位相同的人要互相尊重年龄。七十岁的人持杖上朝时可以不用手扶,君主如果询问就可以坐下。八十岁的人不需要等到早晨就可以得到问候。九十岁的人即使不等待早晨也可以接受问候。这是先王孝顺的表现:脸色不忘乎目,声音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    
    
注释:    
- **有虞氏**:传说中尧帝时期实行的社会制度,以德行作为衡量的标准。    
- **夏后氏**:传说中禹帝时期实行的社会制度,以官爵为衡量标准。    
- **殷人**:指商朝的人民或统治者,他们重视财富。    
- **周人**:指周朝的人民或统治者,他们强调家族的重要性。    
- **有虞氏重德而尚齿**:指的是虞舜时期推崇德行高于年龄的观念。    
- **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指的是夏桀时期重视官位高于年龄的观念。    
- **殷人贵富而尚齿**:指的是商纣时期重视财富高于年龄的观念。    
- **周人贵亲而尚齿**:指的是周文王时期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高于年龄的观念。    
- **有虞氏...无遗年者**:指出虞舜时期没有遗留下来的长寿老人。    
- **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就之**:指的是在古代礼制中规定七十岁以上的长者可以在朝廷中持拐杖行走而不用手扶。    
- **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之**:指的是对于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在皇帝的问询下不需要立即起身回答。    
- **七十杖于朝,八十不俟朝**:指的是对于七十和八十岁的老人,在朝廷中的待遇。    
- **七十杖于朝...而弟达乎朝廷矣**:指的是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在朝廷中受到尊敬的表现。    
- **行...而弟达乎朝廷矣**:描述了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尊敬与照顾情况。    
-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在大学中供养三位年长的学者和五位年轻的学者吃饭。    
- **天子先见百年者...西行者弗敢过**:描述了对高龄者的尊重以及出行的规定。    
- **一命齿于乡里...三命不齿**:描述了在不同社会等级中对待年龄的态度差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