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是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此与竟内乐之之义也。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志轻则亦轻,志重则亦重。轻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尽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礼,以奉三重,而荐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夫祭有馂;馂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终者如始。」馂其是已。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馂鬼神之余也,惠术也,可以观政矣。」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馂。君起,大夫六人馂;臣馂君之余也。大夫起,士八人馂;贱馂贵之余也。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进,彻之,下馂上之余也。凡馂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也。是故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由馂见之矣。故曰:「可以观政矣。」
{
"诗句": [
"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是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
"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尽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礼,以奉三重,而荐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
"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道也。",
"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志轻则亦轻,志重则亦重。轻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
],
"译文": [
"当舞蹈开始时,国君手持干戚进入舞位,他位于东面,头戴礼帽,拿着盾牌,带领他的臣子们演奏音乐来赞美皇帝的遗体。因此,天子的祭祀活动,能使天下人都感到高兴;诸侯的祭祀活动,能使境内的人都感到高兴。",
"所以,君子在进行祭祀时一定要亲自参与,这是为了表明他对神灵的重视。通过遵循礼节,我们能够用三种方式来增添君子的情操:第一是献祭,其中裸祭最为重大;其次是歌唱,其中的升歌最为重大;最后是跳舞,其中的《武宿夜》舞蹈最为重大。这就是周朝的礼仪。",
"总的来说,这三种方式都是为了从外在世界中增加君子的志向。如果志向变得轻松,那么也会变得轻松;如果志向变得更加严肃,那么也会变得更加严肃。如果轻视君子的志向,而去追求外在的严肃,那么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做到。",
],
"注释": [
"\t“君执干戚就舞位”:指的是国君在舞蹈中手持盾牌和武器站在舞位上。",
"\t“君为东上”:指的是国君处于最尊贵的位置。",
"\t“冕而揔干,率其群臣”:指的是国君头戴礼帽,手持盾牌,带领他的臣民一起奏乐赞美神祇。",
"\t“是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之祭也,与竟内乐之”:这两句说明了天子的祭祀活动能让全国上下都感到快乐,诸侯的祭祀活动能让自己的封国内的人也都感到快乐。",
"\t“君子之祭也,必身自尽也,所以明重也”:这一句强调了君子进行祭祀时要尽心尽力,以此来表示对神明的尊重和敬畏。",
"\t“道之以礼”:指的是按照礼仪来进行。",
"\t“以奉三重”,而荐诸皇尸”:指的就是按照礼制来进行各种仪式,并把祭祀的成果献给皇帝的尸体。",
"\t“是故圣人之道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圣人的祭祀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t“夫祭有三重焉”:指的是有三项重要的祭祀工作。",
"\t“献之属,莫重于裸”:这是指裸祭是最为主要的祭祀活动之一。",
"\t“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引用了古人的话。",
"\t“是故古之君子曰”:这是指古代的君子们曾说过这样的话。",
"\t“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馂”:这句话解释了尸谡是国君和四位卿大夫共享食物的情景。",
"\t“君起,大夫六人馂”:这描述了国君起身时,大夫们也跟着起身并共享食物的情况。",
"\t“臣馂君之余也”:这句话解释了臣子们会吃剩下的食物。",
"\t“大夫起,士八人馂”:这描述了大夫起身后,士人们跟着起身并且共同分食的情况。",
"\t“贱馂贵之余也”:这描述了地位低的人会吃地位高的人剩下的食物。",
"\t“士起,各执其具以出”:这描述了士人起身之后,各自拿着餐具离开的场景。",
"\t“陈于堂下”:指将食物摆放在院子里。",
"\t“百官进,彻之”:这描述了官员们进来之后将食物撤下去的过程。",
"\t“下馂上之余也”:这描述了下级官员吃剩的食物是由上级官员提供的。",
"\t“凡馂之道,每变以众”:这描述了每次分享食物时都会根据人数的变化进行调整。",
"\t“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也”:这句指出通过分享食物来体现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施舍的象征意义。",
"\t“是故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这一句话说明了使用四簋黍作为祭祀品可以体现庙宇的庄严程度。",
"\t“庙中者竟内之象也”:这里指出庙宇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景象。",
"\t“祭者泽之大者也”:这一句强调了祭祀的重要性和规模之大。",
"\t“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这一句说明了君主如果拥有广大恩泽,那么下属民众也能享受到相应的好处。",
"\t“顾上先下后耳”:这一句话暗示了虽然君主具有广泛的恩惠,但是这些恩惠并不是无条件地给所有人的,而是需要优先满足下层民众的需求。",
"\t“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这一句揭示了君主的大规模恩惠并不能保证所有民众都能过上好日子,因为可能还有一部分民众生活在贫困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