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

《礼记·哀公问》是一篇关于儒家思想的文章,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哀公的对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哀公说:“我希望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是,戴着冠冕去亲自迎接新娘,这不是很重吗?”)
    注释:这里表达了哀公对于戴冠冕迎娶新娘的想法的疑问。

  2.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孔子皱着眉头回答说:“合二姓之好的,用来继承前代圣贤的后代,作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您认为这样做很沉重吗?”)
    注释: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婚姻的重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作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的责任。

  3. 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哀公说:“我本来已经很明白了,如果没有听到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够明白呢?我还想再问一句,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请您稍微再说一下!”)
    注释:哀公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孔子的话,但是仍然想进一步询问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4. 孔子曰:「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说:“天地不合,万物就不能生长。结婚就是万世的继承人,您怎么能说这是沉重的呢?”)
    注释: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结婚的重要性和它对整个宇宙的影响。

  5. 孔子遂言曰:「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接着说:“用在内部来治理宗庙之礼,足以与天地神灵相配;用在外面来治理直言之礼,足以树立上下之间的尊敬。国家耻辱足以振兴国运,国家羞耻足以振奋士气。治理国家首先要重视礼仪。礼仪是国家政治的基础。”)
    注释: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礼仪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6.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国家顺矣。」(孔子接着说:“从前三代明君的治国之道,一定要尊敬自己的妻子。妻子是亲近的人,不敢不尊敬。儿子是亲近的人,不敢不尊敬。君子无不敬,因为敬本身就是最大的事情。身体是亲近人的树枝,不敢不尊敬。如果不能尊敬自己的身体,就会伤害到亲人;伤害到亲人,就会伤害到根本;伤害到根本,枝叶就会随之消亡。这三种情况,就像是百姓的形象一样。如果能够做到身体以及身体、儿子以及儿子、妃嫔以及妃嫔这三方面,那么天下就会响应你的命令了。这样,国家就可以顺利了。”)
    注释:这里描述了古代明君如何通过尊敬妻子、儿子和妃嫔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从而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