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广孝也。」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书》云:「厥辟不辟,忝厥祖。」子云:「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君子以此坊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子云:「敬则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故食礼:主人亲馈,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以此示民,民犹争利而忘义。
《诗经·采薇》
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昔日我离开故乡,杨柳轻轻摇曳着。今朝我归来,却见雪花飘落纷纷扬扬。
路途遥远步履艰难,又渴又饿心难安。我心中满是悲伤,无人知晓我内心的忧伤。
注释:
- 昔我往矣 - 表达诗人离别家乡的情感。
- 杨柳依依 - 描绘了春天杨柳随风轻摆的美丽景象。
- 今我来思 - 表示诗人返回家乡的欣慰与感慨。
- 雨雪霏霏 - 形容雪下得很大,覆盖了大地。
- 行道迟迟 - 行走在雪地上,脚步沉重缓慢。
- 载渴载饥 - 表达了旅途中既感到口渴又饥饿的艰难。
- 我心伤悲 - 内心深处充满了悲伤和痛苦。
- 莫知我哀 - 没有人了解我的悲痛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古人对离别与回归的情感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杨柳、雨雪),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时光流转带来的变迁的感受。诗中的“行道迟迟”与“载渴载饥”不仅描述了旅途的艰辛,也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心路历程。最后两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和孤独感。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情感状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