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惟龟正之,武王成之。」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于乎!是惟良显哉。」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子不匮。」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诗》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诗句: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
《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惟龟正之,武王成之。」
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
《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于乎!是惟良显哉。」
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
《大誓》曰:「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
《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
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
《诗》云:「孝子不匮。」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
《诗》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译文及注释:
-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 当我们的行为得到肯定,我们应归功于他人;当我们犯错时,应反省自身。这样,民众之间不会争斗。
- 注释: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减少冲突。
-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当人们表扬他人的美德时,我们会感受到他们的善意和尊重;当我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并向别人道歉时,怨恨自然会消失。
- 注释:提醒我们在赞扬他人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我反省和改正。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诗》中提到的“三年”可能指代长时间的努力或修行。这里的意思是在父亲的教导下长时间坚持不改错误,这体现了极大的孝心。
- 注释:强调孝顺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是真心实意地遵循父亲的正确教导。
- 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 即使命令我们去做的事情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也不应愤怒,而是应该耐心地去完成。同时,即使辛苦也不抱怨。
- 注释: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服从并承担任务的高尚情操。
-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在家族中,如果每个成员都遵守规则、尊重彼此,那么家庭就会和睦兴旺;反之,如果成员间存在不和谐,这种矛盾会相互助长。
- 注释:强调了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简洁明了的语句,深刻阐述了儒家思想中的“孝”、“忠诚”等重要概念。这些理念不仅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现代管理学中,“从命不忿,微谏不倦”的理念可以指导管理者如何平衡团队的利益和个人的情感,实现团队的整体和谐。此外,诗中提倡的“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家庭和睦的基础,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总体而言,这首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和“忠诚”价值观的一种现代诠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