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竬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柂,积薪而待燃?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刺世疾邪赋》是一篇反映战国时期社会现实的政治讽刺诗。此诗通过抨击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五帝与三王的时代礼仪各不相同。)
  • “伊”:语气词,表示强调。
  • “五帝”和“三王”: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帝王(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和三位帝王(夏启、成汤、周武王)。
  • “不同礼”:指他们各自遵循的不同礼制。
  • “三王”:指夏启、成汤、周武王。
  • “又不同乐”:指他们各自不同的音乐风格。
  1. 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数,天数;极,极致;自然变化,指自然界的变化;非是,不是;故相反驳,指刻意反对。)
  • “数”:指天数、命运或自然规律。
  • “自然变化”:自然界或世界万物的变化。
  • “非是”:不是。
  • “故相反驳”:因此故意进行反驳。
  1.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德政不能拯救混乱,奖赏惩罚不足以纠正时局的浑浊。)
  • “德政”:好的政策。
  • “不能救世”:无法挽救乱世。
  • “溷乱”:混乱。
  • “赏罚”:奖励和惩罚。
  • “岂足”:足以(表示不足,不够)。
  • “时清浊”:时局的清明与浑浊。
  1.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春秋时期祸乱的开端,战国时期更加加剧了这种荼毒。)
  • “春秋”:春秋时代,这里泛指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
  • “祸败之始”:祸乱的开始。
  • “战国”:战国时代,指战国时期。
  • “逾复”:超过并再次。
  • “荼毒”:荼害,荼毒百姓。
  1. 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秦朝和汉朝之间没有跨越鸿沟,反而增加了怨恨和残酷。)
  • “秦汉”:指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
  • “无以相逾越”:不能跨越界限。
  • “乃”:于是。
  • “更加”:增加。
  • “怨酷”:怨恨和残酷。
  1. 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难道为了民生福祉而生存?只求个人利益满足而已。)
  • “宁”:宁愿。
  • “计生民之命”:关心民众的命运。
  • “利己”:利欲私心。
  • “而自足”:满足于个人利益。
  1.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从这至今,各种虚伪层出不穷。)
  • “于兹迄今”:从这至今。
  • “情伪”:虚假和欺骗。
  • “万方”:很多方面。
  1. 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谄媚奉承日益兴盛,正直被逐渐磨灭。)
  • “佞诌”:谄媚奉承,指讨好奉承的人。
  • “日炽”:日益兴盛。
  • “刚克消亡”:刚直的性格消失殆尽。
  1.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有些人舔着痔疮,却乘坐豪华马车;有的人穿着正装走路,但行为却很卑躬屈膝。)
  • “舐痔”:舔着痔疮。
  • “结驷”:乘坐豪华马车。
  • “正色”:正襟危坐,端庄严肃的样子。
  • “徒行”:步行,形容行为卑微。
  1. 妪竬名势,抚拍豪强。(一些妇女依靠权势地位,依附权贵,巴结豪门贵族。)
  • “妪竬”:依偎,依附,这里用来形容妇女倚仗权势地位。
  • “名势”:权势地位,名声威望。
  • “抚拍”:抚摸拍打,这里比喻巴结、阿谀奉承。
  • “豪强”:豪侠强壮的人物,这里指权贵豪门。
  1.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一些人违背常规,结果招致灾祸。)
  • “偃蹇”:不守规矩,逆道而行。
  • “反俗”:违背常理。
  • “立致咎殃”:立刻招致灾祸。
  1. 捷慑逐物,日富月昌。(追逐名利,每天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兴旺。)
  • “捷慑逐物”:追逐名利,这里形容追求物质欲望。
  • “日富月昌”:形容生活富裕,事业昌盛。
  1. 浑然同惑,孰温孰凉?(人们完全被迷惑不解,哪个是温暖的哪个是清凉的?)
  • “浑然同惑”:完全被迷惑不解。
  • “孰温孰凉”:孰是温暖孰是凉爽,这里比喻是非善恶难以分辨。
  1. 邪夫显进,直士幽藏。(邪恶之人得到晋升,正直之士被隐藏起来。)
  • “邪夫显进”:邪恶之人获得升迁。
  • “直士幽藏”:正直之士被隐藏起来不被重用。
  1.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政者不贤明。)
  • “斯瘼”:此处的疾苦,指国家政治问题。
  • “所兴”:原因所在。
  • “实执政之匪贤”:确实因为当政者的不贤明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1. 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女子的势力遮掩了她的视听,亲近的人掌握了权力。)
  • “女谒”:女子干预国事,这里指妇人干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