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修身、学习与处世的道理。以下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
译文:然而,我们难道不可以致力于修身吗?
注释:虽然,表示假设的意思;安可以,怎么可以;务,致力于;修身,指的是修养身心,提升道德品质;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译文:诗经上说:“敲击钟在宫殿里,声音传到外面。”又说:“鹤在空中鸣叫,声音传到天上。”
注释:诗,指《诗经》;鼓钟,敲击钟乐;宫,宫殿;鼓钟于宫,意指在宫廷中演奏;声闻于外,意思是名声传到了外面;鹤鸣九皋,比喻志向远大;九皋,即深泽;鹤鸣九皋,意味着志向高远;声闻于天,意指声名远播。

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译文:如果能够修养身心,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能荣耀呢?
注释:苟能,如果能;修身,指修养身心;何患,有什么可忧虑的;荣,指荣誉。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
译文:姜子牙践行仁义,活到七十多岁,后来被文王任命为军师,得到了信任,被封于齐国,活了七百年都没有断绝。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勤奋学习,敏捷行事的原因。
注释:太公,即姜太公;体行,践行;仁义,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七十有二,七十多岁;设用,任用;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得信厥说,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封于齐,被封为齐国国君;孳孳,勤奋努力的样子;士,这里是指古代士人阶层;日夜孜孜不倦,意思是昼夜不停地努力学习;修学,学习知识;敏行,敏捷行事;不敢怠,意为不敢懈怠。

譬若鹡鸰,飞且鸣矣。
译文:好比小燕子,飞翔时发出声音,鸣叫声不断。
注释:譬若,如同;鹡鸰,小燕子的一种;犹,相似;飞且鸣矣,意思是飞翔时发出声音,鸣叫声不断。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
译文:传书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的寒冷而停止冬天,大地也不会因为危险而缩小它的面积,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哗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天有固定的规律,地有固定的形态,君子有固定的行动准则;君子遵循这些原则,小人计算他们的功劳。”
注释:传曰,传说记载;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指天空不会因为人们寒冷而停止冬天的运行;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指大地不会因为人们的危险而缩小它的面积;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意指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意思是天地有固定的规律,君子有固定的准则;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意思是君子遵循原则,小人计算功劳。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译文:诗里说:“如果礼节和正义没有差错,何必担忧别人的言论呢?”“水太清了就没有鱼生存,人的心太细了就没有朋友,头戴官帽前面垂有旒带,是为了遮挡视线;用粗布填充耳朵,是为了堵塞听力。明亮的眼睛看不到什么,聪明的耳朵听不见什么,要提倡大的道德准则,宽恕一些小过错,不要对一个人要求十全十美。弯曲了再使它伸直,使人自己觉得舒服;温和地对待人而不苛刻,使人心悦诚服;衡量一下再加以考虑,使人自己思考寻求答案。大概就是圣人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希望他能够自觉地获得知识;自觉地获得知识之后,就会聪明而又宽广。”
注释:礼义之不愆(qiān),指礼仪和正义没有过失;水至清则无鱼(yú sī sì),意指水的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存;人至察则无徒(tú),指人的心过于精细就不会有朋友了;冕而前旒(liú),戴冠前垂旒带以避邪气;黈纩(kuàng)充耳(ěr),用粗布填充耳朵以防耳聋。这些都是古代用来防止视听方面的障碍的器物或习俗;明有所不见(shì yǒu bù kàn),意指明亮的眼睛看不到什么;聪有所不闻(cōng yǒu bù wén),意指聪明的耳朵听不见什么;举大德(jǔ dà dé),指提倡大的德行;赦小过(shè xiǎo guò),指宽恕小的错误;无求备于一人(wú qiú bèi yī rén),意思是不要对一个人要求十全十美;枉而直之(wǎng ér zhí zhī),指纠正错误;使自得之(shǐ zì dé zhī),让事情自然地得到成功;优而柔之(yōu ér róu zhī),指对人温和地对待;自求之(zì qiú zhī),让内心自己去寻求答案;揆(kuǐ)而度(duó),估量一下再加以考虑,这里是用来衡量;盖(gai),代词,相当于“那”;圣人之教化如此(shèng rén zhī jiào huà rú cǐ),意思是圣人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自得之(zhǔ dé zhī),指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敏且广矣(mǐn qiě guǎng yǐ),意思是智慧而且广阔无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学习和处世的看法及态度。首先肯定修身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然后提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